第三十六章(第2/3页)

拉文斯布吕克从一开始就是个危险的地方,然而此时此刻,1945年3月,这里的危险级别又更上了一层楼。在最后一个月里,上百名女子在这里遭到了杀戮、毒害或殴打。唯独能够活下来的全都是些不中用的人——病人、幼女或是老人——还有那些“雾与夜法令”运动的政治犯。伊莎贝尔和米舍利娜就属于政治犯,也就是反抗力量中的女性。传闻说,鉴于战势已经转变,纳粹不敢现在就毒死她们。

“你会熬过去的。”

伊莎贝尔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在原地摇晃,几近晕倒。

米舍利娜·巴比诺给了她一个疲倦而又充满希望的微笑,“别哭。”

“我没有哭。”伊莎贝尔回答。她们都知道,在夜里哭泣的女人会在早上死去。悲哀和失落会随着每一次吸气钻进她们的体内,却从来都不曾被她们呼出。你不能放弃,一刻也不能。

伊莎贝尔知道这一点。在集中营里,她会以自己知道的唯一一种方式进行回击——那就是照顾好自己的狱友,帮助她们保持坚强。大家在这座炼狱里拥有的就只有彼此而已。入夜后,她们会蜷缩在自己黑暗的床铺里,小声地对彼此耳语,温柔地歌唱,试着延续往昔生活的某些记忆。在伊莎贝尔被送到这里的九个月中,她找到了——同时也失去了——数不清的朋友。

可伊莎贝尔现在已经倦了,病了。

是肺炎。她十分肯定。也许还有斑疹伤寒症。她悄悄地咳嗽起来,做着手头的工作,试图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最不想要的就是在“帐篷”里——那座用防水布做墙壁搭成的小砖楼——结束自己的一生。纳粹会把所有得了不治之症的女人丢到那里去等死。

“活下去。”伊莎贝尔轻声说道。

米舍利娜鼓励地点了点头。

她们必须活下去,此时此刻更是如此。上个星期,新来的囚犯带来新闻:俄罗斯人已经挺进了德国,并且大败纳粹军队。奥斯维辛已经被解放了,据说西线上的同盟军也是捷报频频。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生存的竞赛已然开始。战争就要结束了,伊莎贝尔必须长久地活下去才能亲眼看到同盟国的胜利和法国的解放。

哨声在队伍的前排响了起来。

囚犯们一下子全都安静了下来——大部分都是女人,还有一些是孩子。在他们的面前,三个党卫军军官正牵着警犬来回踱步。

集中营指挥官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停下脚步,把双手背在身后,用德语喊了些什么,党卫军军官们全都走上前去。伊莎贝尔听到了“雾与夜法令”这几个词。

一个党卫军军官指向了她,另一个人则在人群中穿梭,撞到了一些妇女,害得她们摔倒在旁人的身上。那个军官抓住伊莎贝尔纤细的手臂,用力地拉扯着她。她跌跌撞撞地跟在他的身旁,祈祷着自己的鞋子不要掉下去——丢失鞋子是要遭到鞭刑惩罚的。如果她丢掉了自己的鞋子,在余下的冬日里就只能光着一只被冻伤的脚了。

不远处,她看到米舍利娜也被另一个军官拽了出来。

某党卫军军官喊出了一个词,伊莎贝尔一下子就听懂了。

她们要被送往另一个集中营。

她感觉到了一阵无力的愤怒。冰天雪地之中,她是绝不可能在强制行进的路上活下来的。

“不。”她嘟囔了一句。自言自语已经成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几个月以来,每当她在工作时站在队列中或是做着什么让她排斥或是害怕的事情时,她都会对自己低语。蹲在一排旱坑里、被一群得了痢疾的女人围在中间时,她盯着坐在她对面的那个女人,看到对方肠子蠕动出来的产物,为了试图不吐出来,她也会自言自语一番。起初,她念叨的都是些为自己编造的有关未来的故事,有时还会和自己分享过去的一些回忆。

如今,她嘴里嘟囔着的就只剩下一堆的词语了,有时是胡言乱语——任何能够让她想起自己是个还活着的人的话。

她的脚趾绊到了什么东西,害得她一头栽倒坐在了脏兮兮的雪地里。

“站起来。”有人喊道,“前进。”

伊莎贝尔动弹不得,可如果她留在那里,他们就会再次对她挥动皮鞭。或者更糟。

“站起来。”米舍利娜说。

“我站不起来。”

“你可以的,快点,趁他们还没有看到你摔倒。”米舍利娜把她搀扶了起来。

伊莎贝尔和米舍利娜就这样融入了参差不齐的囚犯队列中,疲倦地向前走着,经过集中营四周的围墙,出现在了瞭望塔上的警卫视线之中。

她们走了两天的时间,穿越了三十五英里的距离,每晚跌坐在冰冷的地面上,簇拥在一起取暖,祈祷自己能够看到明天的太阳。一早,她们又会被哨声叫醒,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