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4/7页)

“薇安妮!”瑞秋大喊着奔进了房间。

贝克上尉一下子就站直了身子,“她晕倒在雪地里了,夫人,头还撞到了台阶,是我把她抱上来的。”

“万分感激。”瑞秋说着点了点头,“现在让我来照顾她吧,上尉先生。”

贝克站在那里。“她没有吃东西。”他生硬地回答,“她把所有的食物都给了索菲,我看到了。”

“这就是战争中的母爱,上尉先生。好了……请原谅……”她走过他的身边,在薇安妮身边的床沿上坐了下来。他又在那里站了一会儿,看上去有些激动不安,随即离开了房间。“所以说,你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索菲。”瑞秋温柔地说着,伸手捋了捋薇安妮潮湿的头发。

“我还能怎么办呢?”薇安妮说。

“你不可以死。”瑞秋说,“索菲需要你。”

薇安妮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闭上了双眼。她沉沉地睡了过去,梦到自己正躺在某种柔软的东西上,身下是一亩又一亩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的黑土地。她能够听到有人正在黑暗中呼唤她的名字,朝她走来,却丝毫不想挪动自己的身体;她就这样睡呀,睡呀,睡呀……醒来时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客厅的长沙发上,不远处的壁炉里正燃着熊熊的火苗。

她缓缓坐起身来,感觉全身无力、摇摇晃晃,“索菲?”

客房的门打开了,贝克上尉出现了。他穿着法兰绒的睡衣和一件羊毛衫,脚上蹬着长筒靴。他开口说了一句“晚上好,夫人”,然后露出了笑脸,“太好了,你醒了。”

她穿着自己的法兰绒裤子、两件毛衣、一双袜子,头上还戴着针织帽。是谁给她穿的衣服?

“我睡了多久了?”

“只不过一天而已。”

他走过她的身旁,钻进了厨房,片刻之后回来时手里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咖啡、一块蓝纹乳酪、一片火腿以及一片面包,一声不吭地把食物放在她旁边的桌子上。

她看着它们,胃里痛苦地呻吟起来。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看了看上尉。

“你撞到了自己的头,差点没命。”

薇安妮摸了摸自己的前额,感觉头上鼓着大包的地方十分的脆弱。

“如果你死了,索菲可怎么办?”他问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一点?”

“你离开得太久了,家里的食物已经不够我们两个人吃了。”

“吃吧。”他低着头凝视着她。

她不想移开视线,为自己对他的回归感到如释重负而倍感耻辱。当她终于看向别处、把目光落在自己的身旁时,她看到了食物。

她伸手把盘子捧在手中,端到了嘴边。熏火腿鲜香的气息夹杂着奶酪的淡淡臭味令她陶醉,彻底击溃了她的良心,引诱她告诉自己,眼下她已经别无选择了。

1942年3月初,春天的脚步似乎还很遥远。昨天晚上,同盟国军队炸毁了布洛涅-比扬古的雷诺工厂,杀死了巴黎市郊数百名居民。这一举动让巴黎人——包括伊莎贝尔在内——感到既紧张又焦躁。美国人带着复仇的心态参战了,空袭如今变成了生活中的一种现实。

这个寒冷的雨夜,伊莎贝尔在浓雾中骑着自行车穿过泥泞多辙的乡间小路,被雨水粘到脸上的头发模糊了她的视线。声音在迷雾中被放大了,野鸡的叫喊声被车轮在泥巴里滚动的声音、头顶上几乎永不停歇的飞机嗡嗡声以及看不见的田间牛叫声打断了。一条羊毛头巾是她头上唯一的保护。

仿佛是有一支不确定的木炭笔在羊皮纸上画下了一条线似的,分界线缓缓地出现在她的视线中。她看到了黑白相间的检查站大门两边支着的一卷卷带刺铁丝网,门边,一个德国哨兵正坐在椅子上,大腿上放着一把来复枪。伊莎贝尔靠近时,他站起来把枪口对准了她。

“站住!”

她慢下车速,车轮卡在了泥巴里,害得她差一点从车座上摔下来。下了车,她迈进了淤泥之中。她的大衣衬里中藏了五百法郎的纸币,还有一套为附近安全屋里藏匿的飞行员准备的伪造身份证。

她朝着德国士兵笑了笑,推着车朝他走了过去,双脚重重地踩在了泥坑里。

“证件。”他说。

她把伪造的朱丽叶特证件递给了他。

他翻看了一下,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她能够看出他为自己在雨夜中被安置在如此僻静的边境感到很不高兴。“过去吧。”他的声音听上去百无聊赖。

她把证件放回口袋里,重新爬上自行车,拐上湿乎乎的马路,飞快地骑走了。

一个半小时之后,她到达了小镇布朗托姆的外围。这片自由区里虽没有德国士兵,可法国警察近来却证明了自己和纳粹一样危险,所以她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几个世纪以来,小镇布朗托姆都被认为是一个可以治愈肉体、启迪灵魂的圣地。在黑死病和百年战争毁坏了这里的郊野之后,本笃会僧侣们建立起了一座巨大的石灰岩修道院,一边背靠高耸的灰色悬崖,另一边则俯瞰宽敞的德罗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