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玉印(第2/3页)

不过,他们都在心里更崇拜扶苏了:大哥好厉害啊,父王那么可怕,大哥还能吃得那么从容好看!他们也不能丢脸!

一顿饭有惊无险地吃完,嬴政让人送一屋子小家伙回去。

小家伙们偷偷松了口气,乖乖各回各宫。

屋里收拾完,看起来清静了不少。

这屋子很宽敞,是扶苏腾出来教将闾他们读书认字的,因为小孩子爱玩爱闹,里面多余的摆设都被挪走了,免得他们嬉闹时磕着碰着。

眼下一屋子奶团子没了,瞧着难免空荡冷清。

嬴政叫人领走了那群小家伙,自己却没走,反而在屋里走了一圈,随后停在一旁的书架前拿起上面放着的一叠稿纸翻了翻。

上面的字迹嬴政非常熟悉,一看就知道是出自扶苏之手。

嬴政转头看了眼跟在一旁的扶苏,随手翻看着那叠稿纸。

稿纸上写的是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粗略一看,大多取自各家学说,只是没往深里讲,只挑了趣味盎然的部分,一个故事也就一两百字左右。

每个小故事后头还陪着几幅大字,明显是用来教小孩子读书用的。

虽然这叠小故事还不算厚,但看得出很用心。

嬴政把那叠稿纸放回去,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下,朝扶苏招招手。

扶苏在嬴政身边坐下。

他主动开口:“孩儿有一事想求父王。”

嬴政挑挑眉,示意他说说看。

扶苏道:“前日我回来后碰上将闾,问了下他的学业,发现他和两个弟弟还没有启蒙,便想着在族庶长给他们请老师之前教他们识几个字,没想到今儿其他弟弟妹妹都来了。”

族庶长其实是驷车庶长,统理王族事务,后宫嫔妃、公子公主的理论上都归驷车庶长所辖的宗正府管。

不过如今的驷车庶长乃是父皇曾祖父的族弟,不管从年纪看还是从辈分看都高得很,很多人都不会拿琐事去烦扰他。

父皇未立王后,宫中没有嫡子庶子之分,想争取点什么全得各凭本事,像将闾他们三兄弟这样早早失了母亲,年纪又那么小,很难为自己走动和谋划。

都还是懵懂小孩,如何懂得宫中的残酷,又如何能应对弱肉强食的生存局面。

扶苏认真说道:“我这地方虽不小,这么多人还是显得活动不开,光靠我一个人也没法全教。”他仰头与嬴政对视,“父王,我想要一处空置的地方稍微改改当学堂,最好离我们这边脚程近,也离外城近,我和将闾他们每日过去上课。老师可以不固定,只要先让将闾他们认完字便好,认完了可以一起练练武、读读兵法、听听各家学说。等他们都长大一些,再单独给他们挑老师。”

嬴政耐心听着。

扶苏接着说:“如果可以,文武百官家里的同龄孩子也可以送来一起学。等他们长大了,都可以为国效力。”

嬴政淡淡道:“我还说你回宫会安分些,没想到主意还是这么多。”

按扶苏这意思,这不还是还王城里弄个学宫,只不过生源不一样而已,云阳那边的学宫是面对百姓招生,这个学堂却是对内接收王孙公主、对外接收百官儿女,包揽咸阳所有适龄的王孙贵胄与官宦子弟。

到时所有王孙公主与外臣子女有了同等的接触机会,也就相当于宫中与外臣有了交通渠道,宫内的形势会比以前更加复杂。

嬴政审视着扶苏,想看出扶苏是不是因为笃定自己的地位不会被动摇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却对上扶苏不闪不避的灼亮目光。

扶苏道:“孩儿觉得这样好。”他坚定地说道,“若是所有人都能有最好的老师,读足够多的书,勤勉练就一身武艺,他们都将是大秦的未来栋梁。”

更重要的是,见识过足够广阔的天地,培养出足够开阔的胸襟,便不会再困于眼前的得失,把宝贵的精力消耗在各种明争暗斗、蝇营狗苟之中。

嬴政瞅着他。

还是个半大小孩,就敢谈什么国之栋梁,事事为江山社稷着想,难道是觉得王位已是他囊中之物?

这也是他梦里的“仙人”告诉他的?

嬴政道:“你可还不是太子。”

嬴政此话一出,屋内倏然一静。

扶苏接不上话。

前世一直到死,他都不是太子。

扶苏安静下来,没有替自己分辨什么。

他只是当初在历练时曾见过有个皇室这么做,成效很不错,至少在他们新君病危、国家危难之际,那些曾与太子同窗读书的宗室子弟都发挥了他们的谋略与才智,护住了风雨飘摇的天下;相反,当王室人丁凋敝,除了太子之外个个都被养成庸才时,一旦君王及太子出事,权柄往往会旁落他人之手,甚至导致江山倾覆、生灵涂炭。

父王对所有儿女都不甚看重,族庶长和其他王室成员也对他们爱答不理,扶苏觉得这样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