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民国之写文(11)(第2/3页)

乐景笑着点了点头。老实说,他现在的心情也十分激动,这可是在后世威名赫赫的《文学报》啊,是被誉为华夏现代文学的摇篮,旗下作家囊括了半个华夏文坛,影响了整个时代人思想的《文学报》。

乐景至今还能记得他幼时观看电视转播的庆祝《文学报》百年诞辰的典礼上,时任主编发表题词中的一段话:“创刊百年,百年风云,百年清名,俯仰天地,无愧于心。国难之际赴水火,舍生取义求大同,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岂曰无声?青史为证!岂曰无声?山河既名!”

这般豪迈悲壮的题词深深触动了当时的乐景,他为每个字句里浸染的人性之美深深着迷。

《文学报》成刊的百年里,不知诞生了多少以笔为枪剑的斗士,他们攥紧手中的笔,一点一点捅开了这个国家上空近百年的黑夜,让几亿已经习惯了在黑夜里生活的国民看到了光!乐景敬佩这些逆流而行的先行者,他们是世界的星火,是人类的光辉,是时代的长矛,注定与命运为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美丽得让乐景窒息。现在,就让他和他们一起举起手中的火把吧,让那火光透过纸面照进读者的心里,让那火光在大江南北升起。

火光会烧掉旧华夏一切黑暗腐朽的东西,最终涅槃重生的新华夏会在旧时代的残躯上笔直站立。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先生所著的《鼠眼看人低》会是系列小说吧?”

在乐景点头后,杨经纶恳切的说道:“先生接下来的作品,请务必也要选择我们文学报。以先生之才,千字一元的稿费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待小说刊登后,先生的稿费最低也会涨到千字两元。”

乐景爽快地点了点头。就算杨经纶不说,他也会选择文学报的。文学报对于他这个资深文青而言可是代表一种情怀。

“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杨经纶一怔,“什么条件?”

乐景说:“我希望你们报社能给我派个专属编辑,有关我的一切个人信息都要对除专属编辑外的人保密。”

一来他现在羽翼未丰,不想太过高调惹来是非,二来,他也怕李廷业顺藤摸瓜找上门来。他今年不过16岁,还没成年,李廷业管教未成年的孩子不论从法律还是道义而言都是无可指摘的。等到他成年后李廷业对他的束缚也就只有道德层面上了。所以他起码要低调苟到成年。

这个要求就有点让杨经纶为难了,“这事我必须问过我们主编才能给您答复。”

“那我就恭候佳音了。”

……

杨经纶火急火燎地离去,得意洋洋的回来,大摇大摆的走进主编室,面对主编黑如锅底的脸色也不带怕的,趾高气扬的把守夜人的稿纸递给了他。

主编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接过稿纸走马观花扫了几眼,然后他的表情就立刻变了。

他眼珠移动地越来越慢,眼中时不时闪过深思,最后看完后长叹一口气,表情若有所思,“这是谁的稿子?”他的眼中精光四射,“如此佳作足以引起一定反响了。”

待到主编听说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时,脸色大变。

他上上下上地打量杨经纶,乍舌道:“好小子,你这是捡到宝了。”他勉励地拍了拍杨经纶的肩膀,“你平日没事,多和作者走动走动,提前培养好感情,知道了吗?”

杨经纶心领神会的点点头。没想到主编也这么看好李景然,看来他这次果真发现了一匹千里马!

他又连忙把李景然最后提出的有些古怪的要求告诉了主编,主编沉吟一会儿,然后抬眼看向杨经纶,拍板道:“既然李先生想要低调一些,那么我们帮他隐瞒就是了。至于责编人选……就你吧。”

“我?”杨经纶有些受宠若惊,虽然他心里也很想当李先生的责编,他真的很倾慕李先生的才华,他本来还在酝酿勇气准备给主编毛遂自荐的,没想到主编就这样轻易地选择了他!

“你能收到这份稿件也证明你和作者有缘分,而且作者显然对你印象也不错,由你负责李先生挺合适的。”主编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是他从未见过的和蔼,“这对你来说是个挑战,你要努力啊。”

杨经纶兴奋的脸都红了,从主编室走出来时脚步都在飘。他自然看出来了李景然身上的潜力,而如今主编的另眼相看不过是更加证明了这一点罢了。作者和编辑本来就是互相成就,他有预感,李景然能带给他的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多。

三天后。

“哎呀,大哥你快点儿。”

乐景慢条斯理的咽下去一口粥,瞥了一眼急的团团转的李淑然,不以为然道:“那么着急做什么?报摊还能长脚飞了不成?”

李淑然急地跳脚,“这可是哥哥你在《文学报》上刊登的第一篇文章,我要买回家裱起来的,晚了报纸说不定就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