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夺权(第2/5页)

王献之淡定的说道:“叔父之心,无非是担心其他国家伐赵成功,赵国这块大肉会被其他国家夺走,晋国什么也分不到。我可以告诉叔父,无论是代国,亦或是燕国,梁国。哪怕这些国家能伐赵成功,也只是一时的胜利!取胜的同时,那个国家的国力已经被军事消耗弱了。弱国终将会被其他国家取而代之!唯有强国,才耗得起战事!”

手抓住下裳,王彪之面色复杂的看着王献之,他语气沉重的说道:“七郎有何打算?”

王献之点头:“的确有打算。正准备与叔父商议。”

王彪之一听,顿时精神起来,他询问道:“速速道来!”

王献之便把修建运河的计划告诉了王彪之。

听完这个计划,王彪之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料到王献之竟然会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效仿昔日吴王夫差修建运河,此举可行?”王彪之犹豫。毕竟修建运河是大工程,这种大工程需耗费大量的财力与人力。若是此时赵国攻打晋国,那晋国必定会大乱!

王献之见王彪之眉目犹豫,他开口言道:“若是叔父担心赵国伺机攻打晋国,可先修建长江到淝水这一段运河!淮水上游与中游这两个位置,一直以来难守难攻。赵国攻打晋国,势必会从这两个地方进攻。若是晋国修建运河到淝水,方便运输粮草与辎重,这两个地方立马变成易守难攻了!晋国今后不惧怕赵国来犯了!”

王彪之虽然没有领兵打过仗,但是他也清楚这一点。若是真能修建一段运河,通到淝水那边,那晋国就不怕与赵国打仗了!若是攻不过,晋国就直接退兵回淮水。哪怕赵国追过来,也攻不下淮水一带!

打不过就跑,反正损失不大。赵国也无可奈何!

“倒是可行。只是如今国库空虚,何来财物修建运河?”王彪之发愁起来。

王献之笑了笑,告诉王彪之:“等朝廷同意此事,自然会有钱修建运河!”

“你想到办法了?”王彪之惊讶的打量着王献之。这小人,怎么会如此机智?

王献之神秘一笑:“叔父且等着吧!到时候,自然会有钱修建运河!”

见王献之将事情算计得如此精细,王彪之相信了他。

王彪之感叹道:“小儿辈大器也!”

王献之正准备在朝堂上大展手脚,不料,族内有位亲人突然去世了。

去世者为王胡之。王胡之是王廙次子。王廙是王羲之的亲叔父。王羲之幼时,父亲在北上战役中失踪,全靠叔父王廙教导他。王羲之幼时与王廙的孩子关系十分要好。

太后之父,褚裒曾任卫将军。自从王胡之入卫将军府为长史起,就一直跟随褚裒办事。王胡之去世,褚裒亲自将他的遗体送回建康。

王羲之听闻这个消息,十分悲伤。王羲之一房,全都穿上了熟麻布做成的丧服。服丧九个月,期间不得参与朝政!

王献之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只能将修建运河的事情转交给武陵王与桓温来办。由武陵王上表提议修建运河,桓温力挺这个建议。

王徽之也关了发廊,回到琅琊王氏老老实实的服丧。王肃之自然也离开了卫将军府,归家服丧。

按照《晋律》,琅琊王氏中但凡与王胡之有嫡亲关系的人,五服之内都需要服丧,不得参与朝政。所以,琅琊王氏的官员大多数都没有上朝。

当武陵王在朝堂上提出要修建运河时,会稽王大吃一惊。他立马反驳这个建议。

武陵王与会稽王,兄弟二人在朝堂上撕逼起来了。最后由小皇帝司马聃开口劝这两人,并且司马聃表态要支持修建运河。

众人哪里想到小皇帝会开口表态,参与朝政!百官们纷纷望向幕帘后面的女人,要求褚太后做决定。

褚太后正为难之际,桓温突然站出来表态要支持修建运河。

司马道生也站出来表态支持修建运河。

会稽王气得要吐血,这几个人竟然狼狈为奸,组成一团对抗他!

岂有此理!

会稽王气得面色铁青,下朝后,他前去拜访褚裒,打算与褚裒组团对抗武陵王等人。

褚裒不愿参与党争,他拒绝了会稽王。

随后,刘惔亲自登门拜访褚裒。

翌日,褚裒立马上朝,要求暂代卫将军一职。

自己的父亲主动要官,褚太后自然同意此事!

于是,王献之就暂时被夺权了。

事情发生后,桓温与武陵王还有司马道生,纷纷前往乌衣巷寻王献之商议事情。

服丧期间,不得参与朝政,为防止被其他官员弹劾,王献之让阿陌递消息给这些人,另约地点见面。

天黑之后,王献之与王肃之穿着黑色的斗篷,走宗祠的暗道,来到王家宗塾。

从王家宗塾下山,前往逍遥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