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2页)

谢庭宗对这些花啊草啊之类的品种品相确实不太懂,但即便是像他这样的门外汉,也能瞧出喜妹养出来的花的不凡之处。

别的不说,单单从这茂盛的生机来看,这些花草就很适合摆在他新开的叶氏私房菜馆里。

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配着私房菜馆清幽的环境,保准能让客人一进门就觉得从眼到心再到身的舒坦。

谢庭宗早年除了跟着外公后头苦学厨艺,就是领着一帮男孩儿到处溜达到处玩,对市井间那些老店新店的摆设和路数都摸得门儿清,再加上他自己就是个爱吃爱玩的,早些年也没少摸到一些口味好的老店里尝鲜,如今自己办起私房菜馆来,从装潢摆设到菜品设置,再到服务方式,他打理起来是头头是道,就连他外公都只有听吩咐的份儿了。

虽然不知道私房菜馆跟花草之间有什么联系,叶外公还是没说什么,随他去了,甚至还主动帮着去喜妹那儿挑了几盆。

在叶外公看来,这就当照顾人家小喜妹的生意了,要是能给喜妹打打广告多卖点花,那自然更好,就算不能推销给客人,放在私房菜馆里摆着也不碍事,看着那么漂亮的花,心情也要好一些。

不过,要花归要花,要是像喜妹说的暂时不给钱,卖给客人了再算钱,叶外公却是不同意的。

他活了这么大年纪,哪好意思占人家小姑娘的便宜?

说是卖给客人了再算钱,可谁知道有没有客人来买?万一要是卖不出去,这些花岂不是就成了白白摆在私房菜馆里了?不成不成!

莫说喜妹是外孙的心上人、未来可能是自己的外孙媳妇了,即便是个陌生人,叶外公也做不出这种占便宜的事儿。

不管喜妹怎么推辞,叶外公都一脸强硬地把钱按市场价塞给了她,再加上胳膊肘往外拐的谢庭宗的明里暗里劝说,喜妹只得无奈地收下了自己卖花得来的第一笔收入。

叶外公原本是打算按照比市场价更高一些的价格算的,且不说他们两家之间的关系,单看这些花草的质量,也是值得更高的价格的。

但是,他不好意思占喜妹的便宜,喜妹自然更不好意思对他要高价,按市场价算还是谢庭宗出的主意,让双方各退一步,这才达成了一致。

喜妹原本也没打算靠这一批花草挣钱,她想的是好好培育这一批花苗,通过自己的一些小手段让花苗变异优化,育出一些新品种来。

不料,这些普通品种的花草在叶氏私房菜馆一摆,旺盛的生机引起了往来间一些爱花人士的注意,既间接带动了私房菜馆的生意,又让喜妹的花草生意慢慢踏上了正轨。

正如谢庭宗之前所说的,二者合作共赢,都慢慢进入了正常盈利的阶段。

因着规模和客户受众的限制,喜妹的花草生意只能说是尚可,能让她在大学里吃喝不愁没有经济压力,但要说赚大钱,那也是暂时没有的事儿。

倒是谢庭宗和叶外公的私房菜馆生意越来越兴旺了起来。

随着外界政策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像叶氏私房菜这种环境好、隐私性强又味道佳的私房菜,成了许多社会中上层人士待客洽谈的首选。

再加上谢女士和王璟尔等人的宣传作用,谢庭宗之前特别设计的小包厢成了供不应求的存在,叶外公和特意叫回来的几个徒弟的手艺也成了一席难求的抢手货,店里的席面预定甚至排到了半个月之后。

虽然私房菜馆的生意越来越兴隆了,但谢庭宗明显没有止步于此的打算。

私房菜馆步入正轨以后,他就把这摊子事丢给了叶外公和几个师兄,美名其曰让他们好好锻炼锻炼,自己则又拉着王璟尔去了京市本地和东市的工厂学习,回来就扯起了大架势办起了工厂,专门做肉干果脯之类的零食加工和罐头产品,摊子铺得不小,一副要扎根于副食品行业的样子。

谢庭宗忙得几乎没时间回学校,喜妹也没闲着,扎根实验室跟着教授们后头做了不少研究之余,小院里的花卉也渐渐完成了品种优化,直观表现就是,小院出品的花草卖价越来越高了。

当然,花卉的品种优化并不是能单单依靠实验室和她自身能力就能完成的事情,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里,她也没少四处溜达上山下河地去找自己需要的花草品种。

近一些的地方还好,一旦她要往远一些的地方或者往山里去的时候,无论谢庭宗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死乞白赖也要陪她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