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惊喜(第2/3页)

沈八娘最是沉不住气,听到消息便即去找四堂姊,酸道:“不知七姊是什么仙子下凡,谁见了她都不免倾倒。昨日才得了宫中赏赐,听说今日又是十几箱东西往院里搬。三叔封了爵位,如今她是公侯之女,夫家又是三品大员,真是羡煞人了。”

沈四娘浅浅一笑:“三叔封的是虚爵,你外祖家正经有食邑的一等开国公,亲舅又是世子,有何好羡慕的。门第如何,也不能单看官品。”

沈八娘一向以母族门第为傲,听了这话,心里舒坦了不少。

四娘子暗哂,谁不知道四婶当年哭着喊着要嫁给三叔,闹得全京都街知巷闻。奈何三叔看不上她,这才退而求其次嫁了四叔。

她面上不显,继续道:“七妹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我原担心她这身世不好说亲,幸而宁家书香门第,不介意这些。”

沈八娘附和道:“不错,三叔三婶双双早逝,三房只剩她一个孤女,讲究些的人家怕是要多想。”

沈四娘以团扇掩嘴,轻轻一笑:“要我说,这封赏原也不值得羡慕,比起官爵名位、金珠财帛,我只盼耶娘康健,手足和睦。”

沈八娘连声附和:“阿姊所言极是,谁愿拿父母的性命换一身荣华。”

心里却道,你阿耶官位高,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再一想自己阿耶,不禁泄气。

她父亲门荫了一个从七品闲官,便似在这起家官位上扎了根,镇日不务正业、眠花宿柳,一月中倒有半个月宿在平康坊,将她阿娘的嫁妆都挥霍殆尽,对他们这些子女更是不上心。

若是能拿去换成爵位、田地和钱财,倒是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沈宜秋回到院中,素娥一见那流水般往里抬的朱漆大木箱,差点两眼一黑晕过去,带着哭腔道:“昨日宫里赏的那些还未收拾完……贺喜小娘子……”

那么多财物要清点造册,再分门别类收入库中,以便让小娘子回来过目,哪些该放进妆奁带入宁家,哪些又该丢下。

为了这个,素娥今日没有跟随沈宜秋入宫,带着满院婢子奴仆收拾了半日,眼下还剩了一小半。

沈宜秋上前拍拍她的胳膊安慰她:“慢慢理便是,又不急这一时半会儿。”

张皇后一向手面阔,又真心喜欢沈宜秋,便以添妆之名又赐了许多财帛。

沈宜秋回到房中,换回家常衣裳,摘下发上钗钿,正打算上床补个觉,素娥抱了个狭长的雕花沉香木盒子进来:“小娘子,奴婢见这盒子华美,里头的东西想必十分要紧,奴婢不敢擅自收起来,还请小娘子看一眼。”

沈宜秋打眼一瞧,那盒子果然华美无匹,通身描金彩绘,嵌着许多宝石真珠螺钿,又是以上好沉香木雕成,芬芳扑鼻。

也不知里头藏着什么好东西。

她不由被勾起了兴致,坐直身子:“这是谁赏的?”

“是与东宫赏赐一起送来的。”素娥一边答道,一边小心翼翼地打开巧夺天工的黄金小锁。

盒子里却是用蜀锦包裹的一幅卷轴。

沈宜秋不由一喜,这样郑重其事地包起来,定然是名家的墨宝了。

她这上头随了父母,虽也爱金玉器玩,真正叫她痴迷的却是书画。

她知道东宫藏书楼和尉迟越的书房中收藏了不少前朝名家的真迹,只是尉迟越不待见她,她便也不好意思开口去借。

尉迟越舍得将这些宝贝赏一幅与她,倒也算大方,不枉她忍他多年。

她一边盯着素娥解开锦囊,抽开丝绳,一边猜测,会是哪个宝贝呢?

是陆探微的《维摩诘居士》,还是卫协的《上林苑图》,莫非是王右军的《孔侍中帖》?

不,那是尉迟越心爱之物,断然不会拿来赏人……那么退而求其次,《鸭头丸帖》也是很好的了。

沈宜秋心怦怦直跳,迫不及待地看着素娥小心翼翼一寸寸把卷轴展开,露出右侧墨迹。

她定睛一看,傻了眼。

这笔字她上辈子见过无数回,就是化成灰也认得,明明白白是尉迟越自己的笔迹。

沈宜秋大失所望,尉迟越的字也算不错,但拿来赏人,未免也太自不量力了。

上辈子他颇也知道藏拙,沈宜秋不曾听说他拿自己的书迹赏过人。

她不免又想起今日尉迟越的行径,心说重来一次,此人倒是添了不少新的毛病。

她潦草地扫了一眼绢帛上的字,待看清写的是什么,她只觉一口气梗在胸口,上不去又下不来。

写的竟然是《列女传》,赏人一卷列女传,这算什么意思?

沈老夫人最喜欢叫她诵读《列女传》、《女诫》等书,上辈子她对祖母言听计从,即便入了宫也日日不离身侧,如今却是见了便起腻,多看一眼都糟心。

素娥又将画卷展开寸许,沈宜秋一瞅,啧,每段小传旁竟还配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