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替身

西晋帝京,皇宫。

天尚是蒙蒙亮的时候,皇帝蓦然从龙榻上惊醒,鬓角的花白发丝上沾了些许汗珠。

“陛下,你可是又魇着了?”候在帐外的内侍微弓下身子,奉上一只白瓷盅,“奴才已是照例,备好安神汤。”

几年下来,皇帝时常会做噩梦。

因而,在养心殿当值的内侍,都养了一个习惯,每日,总会让御膳房备上安神汤,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单手掀开幔帐,环顾四周,见到周围熟悉的环境,方才安心了些。

他抬起袖角,揩过额角的汗渍。明黄寝衣当即被洇湿了几处。

皇帝低吁数口气,询问道:“今夕是何年?”

内侍道:“禀陛下,如今已是成化十九年。”

“成化十九年……”皇帝喃喃道。

距离白虎滩一役已有几年的光景。

可他的心总是悬着,几年来,总是时不时地梦见尉迟允,听他在自己耳边喊:“父皇,救我……”

尉迟允身穿铠甲,甲胄和面上饱蘸鲜血,双目里绽出浓烈的渴求,到毫无退路时,那些渴求便成了深深的绝望,以及刻骨的恨意,双眼里都迸溅出猩红的血水。

那场景竟然过分真实。每每回想起梦中所见,皇帝心中大骇,总是会压抑到喘不过气来。

每每醒来之时,他都以为尚处在几年前的时候。

梦多了以后,皇帝便信了鬼神之事,四处寻找道士,修建道观,以求心安。

可忆起那短命的儿子,他的心口剧烈地跳,不安的感觉愈发强烈。

“看来朕当真是被梦魇着了。”皇帝接过白瓷盅,抿了一口安神汤后,趿鞋下榻,来到一处案前。

案上,燃着一盏铜灯,铜灯火光微弱。皇帝也没让人再多点几盏铜灯。

一处隐蔽的角落里,陈列着一只漆嵌螺钿小书柜。书柜上落了灰,显然是许久没被打开过。

皇帝让内侍取来钥匙,再将所有宫人都遣出殿外。

书柜里,积压着一沓陈旧的书信。

那是当年,他派人前往边关时,尉迟允想要托人,转交给他的信件,以及其余的知情人,写给皇帝的书信。

自从尉迟允死后,书信就被皇帝锁到了书柜里。

如今,再次打开,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皇帝犹豫了几息,终是捧出书信,缓缓地翻阅起来。

“父皇,踏雪岭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西宁军队兵马充裕,占据地理优势,且西宁的易戎擅长攻守战,儿臣此番所率的人马,尚不足以与其抗衡。儿臣认为,硬攻之法万不可取。”

几年过去,信笺上的笔墨淡了些,而笔迹依然刚劲有力,能让人隐约窥见提笔之人的雄姿。

皇帝双眉紧锁,心中略是悲恸。

那是一个孝敬父兄,爱护弟妹,忠君爱国,严于律己的好孩子啊。

在行军布阵时,尉迟允清醒的头脑。即使他几次三番劝尉迟允攻下踏雪岭,尉迟允亦是理性地同他分析利弊。

奈何,他当时派人前往边关时,就下定借机除掉尉迟允的决心,势必要让尉迟允跳入踏雪岭那个陷阱。

在他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势要求下,尉迟允终是从了君命。

皇帝手指轻颤了颤,将第一封信笺放置一侧,继续翻看下面的信笺。

“父皇,既然你定要儿臣拿下踏雪岭,一雪前耻,儿臣自当竭尽全力。目前,儿臣已遵照你的吩咐,率军直入踏雪岭腹地。”

当时,尉迟允怀揣着一腔赤诚,并未觉察到来自他父皇的杀机。

他统共只给皇帝留下两封书信,便再无亲笔书信,剩下的消息,都是其余人传回来的急报。

“陛下,果不其然,二殿下他们中了西宁的埋伏。如今,他们被困在白虎滩。微臣已按照陛下的意思,派人告知二殿下,称我们的援兵在路上受了阻,让二殿下转向东晋求援。”

“陛下,二殿下已是按你的意思,向东晋求援。二殿下还派人转达,他说就算耗尽最后一兵一卒,也会打赢这场战。”

“如陛下所料,东晋并未派出援兵,并谎称援兵主将被敌军劫持,故而未能赶赴战场。”

“陛下,这场战,二殿下他们竟然打赢了。但是,我们的二殿下及数万将士悉数殒没,无人生还……”

尉迟允向来信任皇帝,在白虎滩一役,率军拼杀至最后。殊不知,他的父皇早已开始忌惮他。

或许到最后关头,尉迟允会觉察到不对之处。但那时,已是来不及。

皇帝看到后来,心中怅惘,一双浑浊的眼里,老泪纵横。

当时,他也派了一支精兵,让其驻扎在踏雪岭附近的剑南道。

只要他发令,那支精兵随时都能给尉迟允提供援救。

而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改变主意。尉迟允也并不知道这支精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