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年代文里的幺儿(七)(第3/4页)

邵老娘也心疼小儿子教得累,在一旁说道:“儿子你先去休息,放心,我会教。”

邵瑜说得确实有些口渴了,便走到一旁喝了两口,听着邵家小课堂里咋咋呼呼的,时不时传来邵老娘骂人的声音。

邵瑜拿了一个自己编的女包,出了门走了十来米,在一处院子门前停了下来,敲响之后,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姑娘走了出来。

“邵三哥?”赵青青脸上满是惊喜,转而便化为了羞红。

原剧情中赵青青就是邵老娘看好的儿媳妇人选,长得漂亮为人也本分,除了腿脚不方便,家世太单薄,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邵老娘看重的也是她家里没个兄弟,日后她那个木匠爹的家业,全都是由邵瑜继承这一点,只不过邵老娘的算盘打得好,婚事口头上都说好了,但却被赵小秋打乱了。

这一世,邵瑜勉强算是发达了,邵老娘就有些看不上赵青青了,但邵瑜却依旧坚持了这门婚事,邵老娘先前可没少占赵青青父女的便宜,既然偿还不清,索性就一锅乱炖了。

邵家哥俩在老娘的关爱之下,总算是学了个七七八八,而赵家村也特意空出上中午这一段最热的时间,天气太热太阳太晒根本无法在外面干活,便占用了一间房子,让邵家哥俩教别人竹编。

邵瑜一共交了三个款式,一个是竹篮,一个是竹筐,还有一个就是比较精细的竹编手提包。

乡下人家农闲的时候也会自己鼓捣竹编,不过大多是编个竹篮之类的,但是比起邵瑜做出来的精致小巧的竹篮竹筐,就要差了许多。

乡下人家更注重实用,而邵瑜野心不小,他打算卖给城里人,自然要做的更加精细一些。

邵家哥俩学得慢,教的也很慢,最后还是邵老娘亲身上阵现场教学,竹编需要的力量不小,很少有女人家能学会,但邵家几个女人,都颇有些怪力。

邵瑜在县里也分了一间宿舍,但他大多是在里面午睡用,每日里还是要回家的,邵家这些人,不时时盯着,邵瑜总怕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转眼便到了开学的日子,邵瑜还专程请了一天假,送邵嘉去上学,三个村一个小学,这所小学叫麻冲小学,离赵家村约莫有五里地,邵瑜自己每天来回走两个小时不觉得有什么,但想着邵嘉的小短腿,要走那么远就有些不舍得,这一路道路还算平坦,邵瑜心中已经在谋算着买辆自行车,让邵大哥天天接送女儿,这般也能增进父女感情。

赵家村的晚间竹编班,也逐渐进入了正轨,只是因为乡亲们都是笨嘴拙舌的人,有心想要将东西卖出去,但几次赶集都反响平平。

眼看着着竹篮竹筐越攒越多,赵队长有些着急上火,这日邵瑜刚下班到家,便碰到了又在地头堵他的赵队长。

“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不急。”邵瑜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的心思。

“乡亲们天天做这个,没见到回报,积极性都不太高,我哪怕是队长,都有些压不住了。”赵队长唉声叹气。

邵瑜笑着问道:“如今存了多少货?”

“存了一个仓库。”赵队长说道,乡亲们都是实诚人,因为有人计数,想着也许能挣点钱,所以很少有偷懒的。

“小邵,你这是想到办法了?”赵队长问道。

邵瑜笑着点点头,说道:“如今天时地利,就差了一点运道,不过这运道也快要来了。”

邵瑜让赵队长带着他去了仓库那头,仔细从中间挑了几套比较精致的出来,两个月的时间,仓库里堆着各种各样的竹编制品,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三种,邵瑜陆陆续续的又添了几种,甚至连茶杯垫都有了。

邵瑜又让赵队长给他找了一些粗壮的竹根和竹筒,做成笔筒或者水杯之类的,经过他的巧手打磨之后,甚至看不出来这些东西是由竹筒竹根做成的。

赵队长不明所以,但此时看邵瑜将原本杂乱的东西,仔细摆在一起,看上去形成一套的样子,心下只觉得不明觉厉。

“差不多了。”邵瑜说道。

省里秋季有一次秋季展览会,县里除了几个大厂要提供产品过去,也号召底下的公社、生产队拿产品去参展。

只是乡下哪怕有好产品,也不太注重包装,到底还是不如城里的东西看着有面子,因而送上来的产品,大多都还没有送到县里,就被公社里刷掉了。

赵家村的竹编产品,倒是颇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虽然公社的领导觉得是竹子做的东西不够上档次,但因为有邵瑜亲自背书,也就上报给县里。

这次秋季展览会十分重要,就连柳书记也询问了很多次,所有的产品也事先过目,原本公社的人还担心赵家村的竹编不过关,但和旁的产品一比,却显得鹤立鸡群起来,就连柳书记也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