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喜事(第2/3页)

宝玉的年纪比较小,再加上贾元春没有进宫之前教过宝玉背一些启蒙文章,已经认识了几千字在肚内。这个时候根本不害怕别人考他。

他们这些年纪小的,到了大人跟前也只是背一篇文字或者是诗词,宝玉口齿清晰,盼顾之间神采飞扬。就这么相处了一会儿,林如海就喜欢上这小子了。这份喜爱倒不至于让他生出把女儿嫁给对方的心思。

如果林如海喜欢一个人,那么表达这份喜爱之情就是送书。

“我从江南带了不少名家新作回来,本打算自己在家慢慢研读,今日见到宝玉喜爱非常,就从中分出一些送给宝玉,望内兄好好教养,宝玉这孩子将来前途无量,将来必定封侯拜相,贵府因此子扬名汗册。”

贾政听了之后觉得脸上有光,欣喜异常,对宝玉的态度也好了许多。摸了摸宝玉的小脑袋,第一次觉得儿子顶着满头小辫子绑了数十颗珍珠看起来这么顺眼儿。

前面这些男人相处得其乐融融。后面儿的女人就有些冷场了。

贾敏来的时候带了大车的礼物,见到侄子侄女一通散财,老太太看着是非常高兴,对林黛玉也很大方。

轮到贾兰,他母亲李纨出来接了,平平淡淡的谢了贾敏,带着孩子下去了。

贾敏看着这个侄儿媳妇整个像一根枯木一般,大喜的日子,脸上竟然没有一点笑容。

但这毕竟是娘家的家务事,作为一个出嫁女也不该多说。一群女人在后院儿不咸不淡的说着话,就有人把前面爷们儿之间的事情传了过来。

“姑老爷夸咱们宝玉呢,又赏了新书下来。”

老太太一听满脸笑容,就连王夫人也觉得脸上有光。往后再出去做客就有得意的资本了。

林如海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当年还是探花郎,如今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正经的国丈。这样的人对宝玉有了夸奖,往后宝玉和读书人相处起来也能硬气几分。

老太太能想到的王夫人也能想到,王夫人朝着贾敏挤了个笑脸,对老太太提议,“今年南边儿有官儿往咱们家送了几批大红色的蜀锦,让凤丫头拿一匹出来给黛玉做衣服吧。”

老太太赶快点头,又让自己的丫鬟把自己收藏的一套女童用的首饰拿出来。

贾敏拦了几次没拦住,光听这话觉得挺有礼数的,但是配上那别别扭扭的表情,干巴巴的语气还以为不愿意给呢,心想又不是没见过好东西,别说是大红色的蜀锦了,凡是蜀锦有的颜色我们家都有,我就剩下这一个姑娘在身边,什么好的不往她身上用,用得着你在这边儿装菩萨烂好心!

后院的女人吃完饭之后,老太太要留贾敏在院子里说话。

“你听最近的消息了吗?说是宫中正在选嫔妃,想想元春如今还在宫里面苦苦挣扎着,我的心里面啊,总是安静不下来,你往宫里面儿给娘娘递个话儿,让她拉元春一把。往后姐妹两个都在宫里也有个说话的人。”

“宫里面的事情她哪能做主,上面还有太上皇和两位太后呢。”

老太太就有些不高兴,“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我就不信,宫里面就咱们家娘娘能当家作主,打量着我老了你就随便糊弄我这老婆子,前几天江南甄家的老亲来我这边说话,说了可多请咱们家娘娘多照顾贵太妃的话。

连他们家就这么低头了,可见咱们家的娘娘在宫里面威风八面。你也不用给我打马虎眼儿,我知道娘娘从小就有主意,你给我透个底儿,娘娘那边是怎么想的?”

贾敏能说什么?难道要跟老母亲说,娘娘一直对你们家从我们家借钱这事儿耿耿于怀?

“娘娘刚嫁进去没几个月,正是脸皮嫩的时候……”

“你少在这里跟我胡扯,你是我生下来的,我能不知道你想说什么?必是娘娘对咱们家有了误会……你跟我说,娘娘这误会从什么地方来的?她小的时候我自认为没亏待过她,到了江南和咱们家来往的不多,也不至于对咱们家有了误会,必是有什么事儿在她心里面留下了疙瘩,你只管跟我说,也让我明白一些。”

贾敏心一横,“实话跟老太太说吧,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当初老太太几次三番让人往江南送信,说是要借银子周转一下,女儿不敢跟我们老爷说,可巧我们家老太太给娘娘留下了不少嫁妆银子,我就把这银子挪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一听,眼冒金星。挪用了皇后的嫁妆……虽然她当时不是皇后,嫁妆可是一个女人在娘家的底气,更何况是林家那个老虔婆留下的,对娘娘来说意义非凡,这东西如今到了自己家岂能不招她记恨!

“你实话跟我说,你挪用了她多少钱?要是一万两万的银子,咱们这些人家养出来的女孩绝不会眼皮子浅到把这点银子一直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