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彻大悟(第3/4页)

“静娴有自己的追求,想往高处走。即便是最亲的人,也不能成为静娴的阻碍。”

她和诗词中的女子,一般。

孟庭轻轻摇头,皱着眉,暗暗责怪自己从前在临淄一心只读圣贤书,竟是从不曾真正认识过自己的表妹。

她有这样的追求和野心,断不是一天两天了。

原来祖父在培养她时,她却在想着能爬多高就爬多高。

怕是她从来到京城时,就动了待先帝驾崩后嫁给新帝的念头。

孟庭语重心长道:“人的确有自己的追求,即便家人不赞成,坚持追求也没什么不对。但是,你可想过,你若进宫,祖父为了做你的支柱便不得不殚精竭虑。舅舅无官职,要帮上你便要花更多的心思和力气。即便我能做你的后盾,他们也定要为了你劳神费力,也要因你的选择而一直活在惴惴不安中。这些,你都不曾想过?”

刘静娴想了想,诚实的说:“静娴想过。”她话锋清淡:“但就算我嫁得是京城里普通的权贵,祖父他们一样要为我操心。多一些惴惴不安,和少一些惴惴不安,静娴觉得也无甚差别。”

“静娴,你……”

孟庭越发觉得,他从前到底在做什么,怎么就没洞察自己的表妹是这样的观念。

她只顾自己的前程,不顾家人的意愿压力。

如此的上进、野心勃勃,明明是个有教养的孩子,却又显得冷淡无情。

孟庭不禁道:“你亦是熟读圣贤书,可知何为‘孝’字?”

刘静娴道:“表哥不必拿孝道来压静娴,我与表哥不过是道不同而已。”

孟庭一窒,这瞬居然哑口无言。而不等他再说,刘静娴继续开口。

“表哥,还记得几年前在临淄的时候吗?彼时你尚在苦读,放言说,要等考取了功名做了官,亲自寻一文静婉约、喜好读书的女子为妻。”

孟庭又一窒。

“那时,长辈们皆说,你想要寻的女子,分明就是静娴这样的。为何不将你我凑成一对?”

刘静娴提及旧事,孟庭蹙眉回道:“我一直将你当作妹妹。”

“是,我也一直将你当作哥哥。”刘静娴道,“明明我同你心目中勾勒出的未来妻子一致,但你却从不曾对我动心思,我亦然。表哥可知道原因?”

孟庭不语,心底不知为何泛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

“那是因为,我和表哥道不同,不是一路人,便注定走不到一起去。表哥苦读,是为了将来有足够的钱,给姑母买雪山玄芝;我读书修身,则是为了向门阀贵族乃至皇族中走。”

“静娴不妨做个假设,假使长辈们强行令我们成亲,我们会貌合神离。两个性格沉静,都沉迷在书中,却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一起过日子会如同一潭死水。反倒是表嫂,静娴初见时还有些诧异,为何表哥和表嫂两个相差甚大的人,反透露着和谐亲密。”

“那是因为,虽然你们差异大,但你们志同道合。表哥和表嫂对待人生、事业、家庭、情爱的观念,都是一致的,对价值的评判也基本相同。而脾性喜好和某些想法处事的差异,反倒增添了生活的新鲜和激情。静娴冷眼看着,才知表哥和表嫂分明很是合适,却不自知。”

“我说这些,是想告诉表哥,不必用你的观念来要求束缚我,我们不是一种人。另外也请表哥看在血缘关系的份上,将静娴引荐给圣上。”

刘静娴的话说得很平淡,有条不紊,就和她平素里陈述事情是一样的。

但此刻,她的声音听入孟庭耳中,却像是渺远悠长的钟声,不断撞击孟庭的心口,长久回荡。

感叹于静娴的野心和坚决,更被静娴这一番话劈得脑海中炫亮无比,直如茅塞顿开。这片刻,孟庭被蜂拥而来的强烈感触霸占了脑海,这些感触太过汹涌,将堆积心中的烦躁焦虑之情暂时压下,催得心扉一阵豁然开朗。

——虽然你们差异大,但你们志同道合。

——表哥和表嫂对待人生、事业、家庭、情爱的观念,都是一致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静娴说他们分明很是合适,却不自知。

孟庭只觉霍然大彻大悟。

原来,他先前担心的、纠结的,都是杞人忧天。

性格的冰火两极,兴趣的强烈反差,回头想想,这些东西并未造成他和韩嫣彼此排斥,反而是生活的调味品,新鲜且激情。

而那所谓的分歧和吵嘴,其实,不过是夫妻家常便饭的小小摩擦。

牙齿和嘴唇那么亲密,还会有咬到的时候。

何况夫妻?

他和韩嫣,从一开始,就有着共同的仇敌,和共同的目标。

他们心底里都嫉恶如仇,吃了亏都要报复;他们都想让爹娘放心,都注重家人的感受,重情重义。

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一条路上的人,所以不管外在的差距再大,当韩嫣拿起映射了他内心的《白鹿青崖》,便会获得精神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