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为她读诗(第2/2页)

唯有最后一首诗,与前面的截然不同,忽然就拐入了写实风格。

无怪乎引得韩嫣格外在意。

这最后一首诗,讲的是一个女子在前程和家人之间,选择了前程,最终追悔莫及的故事。

女子所谓的前程,就是入东宫为良娣,日后成为帝妃。她的爹娘对此是反对的,老两口不图女儿能光耀门楣,只图她能过得幸福快乐。

而在老两口看来,嫁给太子,日后再成为皇帝三宫六院的其中一个,这不会幸福。

在家人和前程之间,女子选择了前程。她不甘平庸,她想要成为人上人。她想要娘家的后辈在百年后谈起她时,还能用崇拜的口吻,将她视为全族女儿的榜样。

后来,这女子果真走到了贵妃的高位,成为了人上人。

但她却活得越来越累,看着那些年轻姑娘如新鲜的花朵开了败、败了又开。红颜未老恩先断,到最后她也成了被冷落的那个。

她方知后悔。

而她的爹娘为了做她的后盾,这些年在名利场中耗尽心血,不过知天命之年便双双病逝。

韩嫣没想到《白鹿青崖》的最后一首诗,竟然是写实的。孟庭化用了一个前朝女子的故事,以女子的视角做了这诗,将女子最后的悔恨写的淋漓尽致。

韩嫣不由抒发感想道:“如果是我的话,假若有个富贵荣华、光宗耀祖的亲事等着我,我也许会考虑。但前提是不能惹我爹娘伤心。”

孟庭合上诗集,道:“我亦是这么认为的,才会将此诗作为《白鹿青崖》的结尾。崖间白鹿到底是过于虚幻的向往,虚幻过罢,终究要面对俗世中的各种抉择。对我而言,有梦想与追求固然是好,但我心中最重要的始终是家人。”

韩嫣深觉得孟庭说的太对了,她也是特别在乎家人的人。她当初拉着孟庭成亲,不就是为了报复韩茹曹元亮,同时安爹娘的心吗?她和孟庭在婚前契约里也说好了,要好好孝顺双方父母,不让他们担心。

倒是听孟庭说到“俗世”两个字,韩嫣看孟庭的眼神多了丝意味深长。

她似乎明白为什么孟庭能和尹词交好了,这两个人分明都是一样的孤高嘛。只不过,尹词的孤高是展露在外的,孟庭的孤高是放在心里的。

读完了诗,韩嫣把《白鹿青崖》还给孟庭。

孟庭对韩嫣道:“我的书房中还有我所作的其他诗集,你若有兴趣,可以看看。”

韩嫣道:“好啊!”难得孟庭的诗那么对她胃口,她当然要看。

吃过早膳,孟庭没有直接去书房看书。

他陪着韩嫣在府中散步消食。

正好他们遇到孟晶清,孟晶清说想在府里置办一个秋千。

孟庭应允。

韩嫣便提议,置办一个太少,直接三个吧。她和孟晶清、刘静娴一人一个。

富得流油的孟庭想也不想,再次应允。

……

孟府里的日子平静而恬淡。

每天早晨,韩嫣送孟庭去府门口;晚上,孟庭放衙回来,韩嫣都在门口迎接他。

韩嫣要的三个秋千很快就置办好了,孟晶清经常去荡秋千。

刘静娴还是老样子,去孟庭的书房里找本书。她要么安静的坐在书房的一角看书,像个贤淑而透明的仕女;要么便将书拿回房间看。

除此之外,韩嫣还给刘静娴弄来一堆公子的资料,供她挑选。

那日在念坛行宫,刘静娴留意了几个家世不错、人也顺眼的公子,韩嫣便花钱买人去搜集那些公子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交给刘静娴判断。

其余符合刘静娴择偶要求的公子,韩嫣也花钱让官媒列了个名录,送了画像来给刘静娴挑。

而在这段日子里,韩嫣也收到了来自皇宫的抚恤。

她收到了不少钱粮布帛、瓷器首饰,算作她被齐王之事连累的抚恤品。

没过多久,齐王之死传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