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他们都爱书(第2/3页)

刘静娴也是个喜欢看书的。从前在临淄,她就经常捧着书卷,一坐一下午。

孟祥曾说,若刘静娴是男儿身,多半会成为孟庭在科考中的有力竞争对手;而女儿家如此温静文雅的执书品阅,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刘静娴家里同样有好几排书架,书架上还有些孤本是孟庭所没有的。从前孟庭还管刘静娴借过那些孤本拿回去抄写。

“表哥,静娴打扰了。”刘静娴轻轻走进来,给孟庭行了个标准的礼节,“我想从表哥这里找点书看。”

孟庭放下书卷,对她道:“自便就可,你我兄妹,无须客气。”

刘静娴仍是规规矩矩的行了个谢礼:“谢谢表哥。”

她环视孟庭的书房,看了一会儿,终是没忍不住评价道:“表哥的书房布置得很雅致,观来亦是一尘不染。”

孟庭指了指一侧的房间:“藏书都在那边,你径自去找就是。若对我的书房有兴趣,也可随意看。”

刘静娴道:“静娴省得。”

……

韩嫣多睡了三刻钟的回笼觉。

醒来后,觉得精神好了许多。韩嫣起床穿衣,走向外间。

外间孟庭已经给她打好了水,供她洗漱。八仙桌上,她要的早膳也都做好了。那豆花还在冒热气,显然是厨娘掐了时间刚送来不久的。

韩嫣洗漱完毕,去吃早膳。

她尝起了早膳里的青州肉包子。

在今天之前,韩嫣从没想过要尝尝孟庭他们青州人的口味。反正她嫁来孟府后都是和孟庭各吃各的,很和谐。就连婚前那会儿刘氏请她来家里吃饭,也特意备了她爱吃的菜色,这都让韩嫣有种“她嫁的人家和京城人家没什么分别”的错觉。

仔细想想,以后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还多。再过两天就是中秋,后边还有重阳、新春、上元。他们青州人在特定的节日里肯定有自己的饮食风俗,总不能让这一家人都来适应她这个儿媳吧。

所以韩嫣决定,从今天开始,她要慢慢接触孟府一家的饮食。先从和京城小笼包比较相似的青州肉包子开始,后面再尝尝别的菜色。说不定还能发现意料之外的美食呢。

稍微转变一下自己的饮食口味,不但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孟家,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后再阖家吃饭时她就不会饿着了。

韩嫣对自己的适应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要是味道好吃的,她相信自己都能适应并笑纳。

张开小口,咬了口肉包子。

皮薄肉厚,汁香味浓。韩嫣慢慢嚼着,仔细品了品,味道与京城小笼包不同,但也挺好吃的。

一抹笑容爬上唇角,不错不错,以后的早膳她要时不时就吃这肉包子。

半晌后,韩嫣吃好早膳,喊了紫巧来收拾。

随后韩嫣挑了件家常的素色衣衫穿上,绾了个简单的小髻,去书房找孟庭。

在临近书房的月洞门处,韩嫣瞧见一个丫鬟打扮的年轻姑娘,也在往书房的方向走。

韩嫣定睛一瞧,认出这个丫鬟就是刘静娴从临淄带来的贴身丫鬟。

丫鬟手里端着茶壶和茶杯,并一小碟芝麻糕。她见了韩嫣,连忙恭敬的福了福身,问安道:“少夫人好。”

韩嫣笑问:“我记得你是叫作采葛?”

采葛回道:“是的,奴婢名唤采葛。”

“你要去孟庭的书房?”

“回少夫人的话,我家小姐在书房中看书,奴婢担心小姐口渴,便给小姐送些茶水。这盘芝麻糕是小姐爱吃的,亦送去给小姐解闷。”

韩嫣听了不禁挑了下眉,刘静娴在书房里?一大早就去看书吗?

韩嫣脱口而出:“你家小姐很喜欢读书?”

采葛答道:“是的,我家小姐爱书如命,家中书籍众多,小姐没事的时候就会一个人静静读书。”她说着说着,脸上呈现出为自家主子骄傲的笑容。

在采葛看来,刘静娴虽然出身不算高,但饱读诗书让她的气质修养极好,绝不输这京城里许多高官家的小姐。

韩嫣也没再问了,既然两人顺路,便一起往书房去。当然韩嫣是主子,采葛是奴婢,采葛自然是乖乖跟在韩嫣后头走的。

到了书房前,韩嫣见书房的门是开着的,便直接走过去。

走到门槛前时,书房里响起刘静娴的声音。韩嫣不觉脚步一顿,收回即将迈过门槛的那条腿。

她听见刘静娴在说:“表哥,你的书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我若想迅速找到想看的书,该如何检索?”

刘静娴问话,接着屋里就响起孟庭的声音。

“从北向南总共六排书架,每排两座书架并列。第一排东边的书架是史籍,西边的书架是四书五经等各类经典。第二排东边书架是兵书,西边书架是数算书籍。第三排东西分别是天文地理、士农工商。第四排分别是医书、宗教典籍。第五排东侧是诗词,西侧是歌赋。最里面那排是我闲来无事搜集的各类传记小说,历史改编与神话志怪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