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日常(15)(第5/6页)

只是这些戏文里,一般能够被状元迎娶的都是大家小姐,两人认识时也大多是书生贫困时,如李宝君这样的,一般在戏文里都是被抛弃,然后书生另娶公主,最后被发现然后咔嚓砍头。

村里人没文化,自然有人把这些都当了真。

一边说着村里出了个状元以后他们村就多好多好,走出去了人家也要看在段青恩的面子上对他们好,一边又嘀咕段青恩现在都是状元,都要当官了,还会不会娶李宝君。

段青恩长得又好,性子也好,人又有学问,还是状元,这样好的人,万一皇上真的看中他,让他娶公主呢。

没人觉得在公主和李宝君之间段青恩会选李宝君,从小一起长大的怎么了,李宝君虽然在村里看着比其他女孩优秀太多,但比起公主还是差远了。

何况她还是段家买回来的童养媳,从小养大,能没吃苦没受罪被养成这个水灵灵的样子就算是对她仁至义尽了,就算是段青恩不娶她,给她找个好人家嫁了,村里人也会觉得理解。

李宝君一路走来,虽然那些正在谈论这些话的人会在见到她之后快速收声,但她也零零碎碎的听到了一些。

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就算是她平常再怎么坚强,也还是会忍不住在自己在乎的人好事面前患得患失。

但她难过不起来。

心底一冒出酸涩,李宝君就想起了她和段青恩小时候一起看戏文的时候,年纪还很小的段青恩一本正经的反驳着这些不靠谱的戏文。

驸马是不被允许参与政事的,于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嫁人人选一般都是高门大户里的嫡次子之类的。

选穷书生什么的,完全不可能。

还有那个穷书生逆袭回来打脸姑娘家里人的,段青恩更是十分不认可。

这姑娘跟那书生一没有父母之命,二没有媒妁之言就私定终身,这要是放在现实中,两人都是要被送去官府的。

这个就不提了,段青恩自己也是不赞成这种儿女是父母手上财产想法的。

更重要的是,那家小姐是大家千金,从小尊贵的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养大了,结果为了个男人,就不要父母了。

而那书生更是,一个穷书生,没钱住客栈,人家好心好意的让他借宿躲暴雨,结果他勾|引人家女儿,最后自己也不跟这姑娘爹娘说清楚,暴雨一走就十分潇洒的撤退了,只让姑娘一个人面对要给她选夫婿的父母。

说完了,当时年纪还很小的段青恩用着稚嫩声音一本正经的表示,以后他和李宝君生了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好好教养,可千万不能长成戏文中这样没担当的样子。

这么一回忆,李宝君心底的最后一丝难过也没了。

相公说了,这些戏文都是假的。

写戏文的人自己都没考上状元,却在那臆测状元的感情生活,要知道,如果在贫贱时订的婚,却又在富贵时毁约的话,不管被毁约的男方还是女方,都可以直接去官府告状的。

到时候,如果查清了是实情,有功名的被剥夺功名,没功名的被打板子流放,反正绝对不会轻松。

这些还是段青恩告诉李宝君的,他还开玩笑说要是以后自己真的负了李宝君,就让她去告状。

此时此刻,在段青恩考上状元后想起来,李宝君的心情已经不像是当初那样笃定了。

她相信段青恩,可同时又自卑自己。

她只是一个孤女,被段家养大,又因为段家才能过的这么轻松,才能看书学字,不夸张的说,她这条性命完全就是因为段家才保下来的。

不想着报答就算了,怎么可以恩将仇报。

李宝君走在田埂上,面上依旧平静,心底却想着。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

她一定安安静静的不哭不闹,就假装没有童养媳这一回事。

那天县令来报喜之后,段家继续了平静又快乐的生活。

与往常稍微还是有点烦躁相比,在知道了段青恩考上状元后,他们就彻底安定了下来。

只有李宝君,无数个夜晚,她都要在睡前想一下自己的未来。

有忐忑,也有甜蜜,更有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接受的平静。

此时此刻的马车内,三人之前一起玩了会叶子牌,因此在一辆车上,还好马车足够大,倒也不挤人。

张道远被马车晃着晃着就困了,索性趴在桌子上睡觉。

段青恩就跟马儒宵一起小声的聊天。

他十分笃定:“我家君君现在肯定在想着要是我回去了不要她了怎么办,或者是,要是我不要她了,她肯定不吵不闹安静接受现实什么的。”

马儒宵不太理解:“君子之言,一诺千金,她怎么会这么想。”

“你不明白,她到底是寄人篱下,会这样多思是正常的,等到我们成婚之后就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