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古代严父(四)(第3/4页)

祁盛还没说完,就被祁修文打断:“父亲怎可如此说,若不是父亲严加管教,儿子也不能有如今的成绩,父亲这么说,可是折煞儿子了。”

祁盛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好了,你不怨为父便好,你媳妇如今怀有身孕,不能陪你一同进京,上京的路上多有不便,去的时候多带些小厮和银钱。”

祁盛难得说这些贴心的话,祁修文一时有些眼酸,有父如此,日后他定当勤勉谨慎,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十一月中旬,趁着天还不是太冷,祁修文就启程赶往京城,这次祁盛难得送他出了城,让祁修文离去时眼睛发酸差点没忍住流下眼泪。

以往父亲对他严厉,更因为有身为父亲的威严,很少像今天这样亲自送他离开,祁修文盯着窗外的一处久久发呆,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想起两年多前的那次家法,祁修文忍不住勾起了嘴角,那是父亲第一次在惩罚还没结束时便饶过了他,想必父亲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慢慢转变的吧。

祁家这个年过得还算热闹,除了格外紧张的王夫人,就连林氏也笑容满面。

过年不久就迎来了会试的大考,祁盛还算平静,倒是王氏这段时间不是吃斋念佛就是前往附近的庙宇上香祈愿,要不是祁盛拦着,她还想去府城闻名的圣佛寺上香。

王氏没能如愿有些气恼,暗骂祁盛关键时刻要面子,这两年祁盛脾气温和不少,王氏和柳氏也敢在他面前使性子了。王氏心想要是儿子这次还没中,你敢动我儿子一下试试!说完又呸呸两下,她儿子这次肯定能中!

会试考完没多久,祁家上下还没等来祁修文的好消息,到是祁盛迎来了他的好消息。

当今皇帝在左侍郎回京复命后就记下了祁盛的功劳,等到李郎中一干人等回京复命,皇帝心里也踏实不少,如今开年没几天就升了祁盛的官职。

从正七品的知县到从五品的知州,祁盛连升三级,羡煞了一干苦熬政绩的官员,有些不服气的还抱怨老天爷让祁盛这厮走了大运,机缘巧合发现了辣椒和番薯。

不管外界如何看他的升迁史,祁盛本人还算满意,终于能挪挪位置了。

这次升迁是直迁,还是在济州境地,不过知州管辖范围扩大,从一个县的老大变成五个县的老大,其中还包括余平县。

祁盛想了想其余四县的情况,忍不住抽抽嘴角,好嘛,这是看他把余平县发展富裕了,想着带带周边县城啊。

不过也是,以前平州境地五个的县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和济州府其他三个州相比,简直就像没人疼的孩子,如今余平县日子好过了,直接让他们的难兄难弟们心里不平衡了。

皇帝想了想就直接提拔祁盛为平州的知州,一是嘉奖他的确为朝廷做出贡献来,二就是要考验他一番,不只是下面官员觉得祁盛好运,连皇帝都觉得祁盛的功劳有些占了大运的原因,想想祁盛之前的政绩,如今的升迁已是皇恩浩荡。

祁盛举家来到知州府邸,府邸位于嘉平县,也是平州范围内经济条件最好的县城,此处距离济州也要稍微近些。

走马上任后,祁盛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余平县因为辣椒的便利如今正有条不紊的准备今年的辣椒育苗,河平县和陶平县和两年前的余平县一样,除了给小麦除草,就是羡慕着余平县家家户户奔小康的好日子,蔡平县不与余平县接壤,虽然羡慕,但也是照往年一样过活,至于嘉平县,因东西分别与余平县和济州接壤,商队往来往往途径此地,经济也跟着发展了起来。

祁盛查看着每个县的县志和发展情况,开始计划如何提高平州境地百姓们的日子。

就拿嘉平县来说,有余钱的大多还是那些商人,大部分老百姓依然是靠天靠地吃饭。

祁盛在书房根据已有的信息做着初步计划,还在思索如何完善时,就听下人激动的叫喊。

“老爷,中了中了,少爷中榜了,第六名!”前来报信的小厮说完就连喘了好几下粗气。

祁盛虽然心里早有预感儿子这次能中榜,不过听到如今的好消息还是情不自禁地大笑两声,“传令下去,府里众人通通赏一月月钱!”

院子里守候的下人们闻言更加开心,纷纷奔走相告,祁府一时好不热闹。

祁修文如今高中,自然喜不自胜,可惜新榜进士第一年不能回乡祭祖,他如今担任庶吉士,马上就要进入翰林院学习。

虽然不能与父亲母亲一同庆祝有些遗憾,不过好在如今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为祁家的门庭添了丝光彩。

想着父亲如今已升迁,便书信一封表达孝心和思念。

王氏这段时间笑纹都增添了很多,夫君升官,儿子高中,再也没有比这更舒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