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五世界(第2/3页)

如此一来,他们家四个儿子全部是县里人,他们到县城里安享晚年。

钱二叔、钱二婶一想到这副场景,好多次睡梦中笑醒。

“我找你们大婶娘打听过了,老员工亲属可以接替老员工岗位,不过要到领导面前哭诉难处。”儿子们一脸孺慕地看着她,钱二婶心里得意。自从儿子们娶了媳妇,儿子们待她越来越不耐烦,竟把婆娘摆在她前面,这让她十分火大。她和丈夫怕有一天儿媳妇怂恿儿子不给他们养老,那样的生活他们不敢想象,所以她和丈夫决定把儿子、儿媳紧紧握在手里。

“你们仅仅是你们大婶娘的侄子,让你们接替你们大婶娘的岗位有些困难,所以我和你爸决定谁接替你们大婶娘的岗位,谁把户口迁到你们大伯户口本上,在外你们与你们大伯父子相称。”儿子记在别人户口本上,钱二婶非但不感伤,反而异常开心。

儿子记在大哥户口本上,将来四个儿子平分大哥、大嫂的家产,这样一来四个儿子生活水平一样,也就不会发生矛盾。四个儿子会感激她和丈夫为他们辛辛苦苦算计大哥,将来儿子们会好好孝顺她和丈夫。

国强、民富、爱华心里一喜,谨裕记在大伯户口本上,过着小少爷的生活,娶得媳妇那叫一个娴雅漂亮。其实他们每次见到谨裕,有些埋怨父母当初为什么不把他们送给大伯,那样他们不必在乡下受苦,更不必娶没有见识的乡下媳妇。

钱二叔认为敲打好儿子,咳一声言归正传:“还有两天就要秋收,往年你们大伯拎着肥猪肉回来待一天。你们想到县城里工作,就要在村民们面前不经意间说出,你们大伯有意从咱家挑选一个人接替你们大伯娘的岗位。该说什么,能说什么,你们自己想着说,这件事谁办的最漂亮,谁就去县里当工人。”

三兄弟立刻明白父亲的意思,借助村民们的口,母亲再去烧一把火,大伯哪有脸不让他们到县城里当工人。

三兄弟带着各自的媳妇回到房间商量如何让大伯不能开口说‘不’字。三兄弟不约而同借由孩子们的嘴透露大伯扶持打算他们家,先勾起村民们的好奇心,待时机成熟他们在大队里转悠,有些爱听八卦的村民上前询问他们,他们假装无奈跟村民们透露一些内容,让村民们坚信大伯找人接替大婶娘的岗位是大伯的本意。

——

钱父、钱母和张外公通过风,让小齐接替钱母的岗位。再过两天到月底,钱母打算月底最后一天离职,正好能拿整月的工资,最近几天依旧张静棠带孩子。

钱父算了算时间,最近几天要秋收。厂里的领导知道他夏收、秋收回家待一天,所以厂里领导安排他这几天轮休。

钱谨裕端欢欢洗屁屁水,另一只手拎着沉重的尿布走出房间。他瞥见父亲手中捏着一张票据,猜想父亲大概这两天回乡下,父亲名义上看望爷奶,其实给乡下四个兄弟补补营养,熬过扒一层皮的秋收。

他边走边思考一些事情,眼睛忽明忽暗:“好家伙,这么一大坨。”

他捏着尿布一角,屏住呼吸就和拿一根小棍子拨拉黄色物体。

“欢欢拉的屎是黄色的,说明欢欢身体健康。你和欢欢一样大的时候,拉下来的是黑乎乎的羊屎蛋,几天拉一次,拉不下来吃整天哇哇大哭,三天两头低烧到医院扎针。”儿子蹲在井边洗尿布,像极了年轻时候的丈夫,那时丈夫也是这样一边嫌弃儿子脏,一边笑得仿佛拥有全世界。

钱母的思绪飘到很久很久以前,她很久没回忆儿子刚到她家的情景。

当年她和丈夫准备抱养本市其他县农村的孩子,听人说农村很多一连生了好多个女儿,他们实在养不起便卖了女儿,或者遗弃在路边。她和丈夫想这些父母既然卖女儿、遗弃女儿,就不会认回去,他们抱养的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孩子。

那是一个深秋,早晨起来地上撒满一层薄霜。她和丈夫匆匆吃完饭,推自行车出门去其他县打听哪家不要孩子,她打来门一看,婆婆裹着头巾站在门前。

婆婆欢喜让她和丈夫看怀里的小东西,告诉他们二弟、二弟妹仅仅养两个儿子都十分艰难,二弟妹又生了一个儿子让老二家的日子雪上加霜,所以将小东西送给他们养。婆婆信誓旦旦保证只要给老二家一百块钱,小东西永远是他们的儿子。

她观察到丈夫看小东西的眼神不一样,是初为人父的激动。是啊,小东西身上流淌着钱家的血液,丈夫怎能不开心呢。

她抱起小东西,小东西轻的让她不敢动,生怕一不小心小东西从她怀里滑落到地上。她也不知道怎么抱着小东西回到房间里,散开刺人的破麻布,准备给小东西换上提前准备好的女孩子用的包被,看着赤.裸.裸躺在床上的小东西,她被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