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吕后(第5/6页)

“作为刘家的子孙,你要记住,你要永远站在百姓,或者说,站在小民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官僚,站在士族的立场!不要以为那些人一个个嘴里都说自己是民,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刘家的根基永远在百姓,而不在官僚贵族!”舒云露出了一个讥讽的神情,“项羽失败了,他的部将依旧可以投降你父王,照旧安享富贵,日后刘家若是也遇到了这样的敌人,你的臣子也可以投降他们,继续做臣子,而项羽乌江自刎,刘家日后呢,也只能是类似的下场!”

刘盈听得背上冷汗都出来了,他最后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母亲,儿子明白了!”

“真明白了才好,你下去多想想吧!”舒云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她才觉得,项羽似乎是将自己变成了一场笑话,他活活将自己变成了独夫,就像是后来,天下无人不通GONG一样,项羽手底下呢,堪称是无人不通刘!

鸿门宴上,项伯就收了张良的贿赂,放了刘邦一马,如今项羽死了,项伯带着项氏族人投降了,还能够赐姓为刘,依旧做彻侯。也是项羽太刻薄,即便是族人跟着他,也没得到多少好处,反倒是如今投降了刘邦,按照刘邦的许诺,那等地位比较高的将领,之后都有封侯之上。名义上呢,是因为他们为推翻暴秦做出了贡献,实际上呢,却是为了安抚项羽的旧部。

项羽活着的时候,刘邦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等到项羽死了,刘邦叫人凑齐了项羽的尸骨,然后用鲁公之礼厚葬,算是将项羽旧部都安抚了下来。

结果接下来的时候,打败项羽的第一功臣韩信首先就遭了殃,直接就被刘邦找了个机会剥夺了兵权,韩信郁闷得要死,最后也没办法,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刘邦,这家伙本来就是个流氓性子,好在他之前就意识到了自己这边的不足,因此,只是在心里头郁闷,并没有私底下大发厥词,倒是让刘邦意外了一场。

项羽这个心腹大患没了,刘邦后来又将韩信册封到了楚国那边,其实呢,也是给了韩信一个难题,韩信算是直接导致了项羽的败亡,楚国那边难免还有一些异样的声音,这些以后就得让韩信来背锅了!

然后,刘邦就施施然返回关中了,舒云作为王后,带着刘盈这个王太子在城门口相迎,刘邦从车上下来,看到舒云,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王后如今觉得寡人如何?”

舒云轻笑一声:“大王自起事起不过七年,便得了天下,自然是天命所归!”

刘邦听得愈发得意起来,笑道:“王后这些年安定后方,百姓休养生息,民生得以恢复,实在是辛苦了!”

舒云自然推拒了一番:“那也全赖大王信重!”

夫妻两个一番互相恭维,倒是让下面的人面面相觑,刘邦在外的时候,一直宠爱刘如意,有的时候,在帐中议事,甚至将刘如意抱在自己膝盖上,这也让一些人投靠了戚姬,另外一些大臣为此也有些忧虑。

当日,胡亥能够登基,也是因为始皇帝后来宠爱幼子,这才叫赵高与李斯看到了机会,而后来其他人也没太怀疑这两个人矫诏,如今刘邦宠爱幼子,有心人也开始担忧汉家也有萧墙之祸。

但是如今看汉王与王后的样子,并不像是之前听说的那般同床异梦,相反,看起来倒是有点互相敬重的意思。

不过想想这样也是难免的事情,王后贤明能干,若非是女子,以她的本事,作为汉王的臣子的话,说不能也能捞一个异姓王当一当,比起王后这样的才干来说,什么容貌,什么宠爱,那都是虚的,汉王能走到今天,自然不是什么糊涂人。因此,许多人顿时都放下心来。

而萧何呢,对此一点也不意外,对于如今的汉王与王后来说,现在这样的关系才是最稳固的,利益达成的合作关系就决定了,两人如今谁也别想撇开谁,没有汉王,王后说话未必好使,而没有王后呢,如今关中的大好局势只怕就要毁于一旦,王后真要是狠下心来,绝对能弄得关中大乱,回头只怕天下又要烽烟四起。

刘邦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何况,如今的王后也不像是以前一样不懂得圆融,态度刚直,固执己见,不知转圜了。横竖大家都老夫老妻了,何必还像是之前一般,天天跟对方臭着一张脸呢!

更让刘邦高兴的其实是自己后继有人,曾经的刘邦,之所以想要易储,那是因为觉得儿子不类己,事实上,这也是许多皇帝对太子的看法,也是一个堪称致命的看法。

当然,这种看法其实充满了主观上的臆测,毕竟,刘如意从小娇生惯养,难道性子就像刘邦呢?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来没有经过挫折的刘如意,在很多时候,比刘盈还软弱呢!只能说是,在心已经偏了的情况下,看什么都带着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