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知青返城生活(11)(第2/4页)

他当初也是为了救人才被子.弹击中左腿。他现在的待遇,也是被他所救之人帮忙申请的。

沈家的条件不错,可是原主的亲娘吕大花,是个重男轻女的,好不容易才生一个儿子,那是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里怕化,把原主养成了一个胆小的窝里横,作死的剥削三个姐姐。

长大以后不学好,跟着人到处混,最后打架斗殴惹出祸事,家里赔个底掉,亲爹被他活活气死,亲娘眼睛都哭瞎了,三个姐姐被亲娘洗脑,十足的护弟狂魔。

在原主坐牢的二十九年,三个姐姐为了他,与孩子丈夫离心,最后众叛亲离,活活累死,到死也没有等到弟弟出狱。

原主在生命终结之时,回想过往,混了前半辈子,坐牢坐了后半辈子。到死也没有离开监狱,他的一生只有黑灰两种颜色,唯一过得好的日子,就是父母俱在,他还没有和外面的混子混之前的日子,有点亮光。

哪怕那时吃的差,住的也不咋滴(和几十年后比),但是父母宠爱,姐姐心疼,他不用做事,无忧无虑。

三个姐姐嫁的都不好,大姐夫喜欢打女人,二姐夫小气抠门到极致,三姐夫喜欢勾搭女人。

临时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如果有来世,孝顺爹娘,善待三位姐姐,再也不欺负三位任劳任怨的姐姐。

他们村的原居民,全是祖辈父辈从外省逃难来的人组成,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大部分都是东山省人。

别的村都是名什么屯,只有他们这里称为村,小南村。

全村一百二十户,一共五百多口人,也算是一个大的生产大队。

离小南村最近的村落就是垦荒的建设兵团,他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

前年春天,十万转业军人进驻北大荒,开始垦荒戍边。

天蒙蒙亮,隔壁房间窸窸窣窣的有了响动 ,应该是大姐二姐起床做事。

趁着天不亮,还可以睡会儿,闭上眼睛继续睡。

他是家里的小祖宗,要改变也得慢慢改。

先从不打骂姐姐们开始,至于睡懒觉,还是等一两年慢慢的改。

唔,人家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充足的睡眠。就这么美滋滋的决定。

沈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儿子的房间,先看看睡懒觉的儿子。

昨天,秋收才忙完,沈父也还在睡觉,生产队放了两天假,不需要上工,全部可以在家休息。

今年秋收,没有麦子,全是玉米,八月时还收获了一茬红薯,大旱之年,没有人会种麦子。种麦子基本没有收获。

昨天上交完公粮,全生产队都闲了下来,过不了几天,十一月上旬,他们这里就开始下雪,猫冬,每年有四个半月左右是冬天,猫冬在家。

一直到三月底,才能解冻,开始准备春耕 。

小南生产队过两天,也会分粮分工钱,今年估计没啥钱分到手里。

沈家从爷爷辈逃荒来到小南村,如今他是逃荒第三代。

他还有两个叔叔,也住在小南村。离的不远不近,距离刚刚好。

等沈清和一觉睡醒,已经是太阳高悬。

爬起来,刷牙洗脸,自觉的到厨房找吃的,两个煮好的红薯。扒拉几下剥好皮,快速吃完。

堂屋,沈父坐在炕上手里军号擦起来,这是关系很好的战友牺牲时留给他的,这些年一直很珍惜。没事就拿出来擦擦,擦的光亮后又放回箱子内锁好。

“臭小子,又睡到现在才起床,明天上学,可不能再睡懒觉。”沈父笑骂一句儿子,只要儿子听话不做坏事,他一般不会多管。

“爹,什么时候带我去打猎?”爬上炕,靠着老爹坐着。

“弹弓练好了?”

原主一直有跟着沈父练习他从部队学的那几下,还练弹弓。

“嗯啦,百发百中。弹不虚发。”

“过几天,等分粮食以后再说。”沈父一般上山就是套下兔子和野鸡,也不进深山,就是在外面转转。

他的腿不适合进深山打猎,万一遇到危险跑不快,那就是死路一条。

为了孩子们,他也不能早死。

“爹,我去山脚练习弹弓去了。”

沈清和手中攥着老爹亲自做的弹弓,蹦哒着跑出去。

“去吧。”农村男孩子,个个都会爬树下水,沈父也不在意,挥挥手,让儿子出去。

在院子里,和娘还有三个姐姐要来一个背篓和一个旧布袋,沈清和一溜烟跑的人影都不见。

沈母的叮咛嘱咐都还没有说完。

小南村离县城一百来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十来里路,很是偏僻,又靠近大山,灾荒虽苦,但比周边的生产队要过得好。

上面的人一般不来小南村,山上的野菜野物也没有人争抢。

沈清和进山一溜烟爬上一棵茂盛的大树,坐在粗壮的枝丫间。使用定位系统,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只要被沈清和定位,以后就能随时知道他(她,它)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