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2页)

昨天进城,给家里父母寄去了一封信,还有寄去一点自己晒的干菜。多的就没有,当初鼓励高中生还有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待业青年下乡支援农村建设时,很多人脑子一热报了名,可是冷静下来以后,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原身被人阴了一把就是因为有家人家的孩子头脑发热报了名,后来又不去了。人家家里有关系,就动用了关系,把名字换成了无权无势的原身,沈家人没有关系与那家人抗衡,没有办法原身只能下乡。

自己要是给父母现在多寄东西,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幺蛾子出来。目前还是稳靠点的好。人家能欺负你一次就能欺负没有权势的你第二次。

看一眼手腕上的手表,已经是上午十一点。翻身起床,到外面去挑水,家里的有两口大水缸,还是水井出水以后,托人买来的。

在水井边,遇见昨天的一起回来的老太太章淑芬,在水井边洗衣服,没有洗衣皂,就是净水搓洗。“章大娘早。”

章淑芬是第一次遇到有人这么和善的和自己打招呼,眼眶一下子红了,三个月的时间,她经历了人生中最冷漠的一段时光,昔日的熟人,朋友,同事,大部分的人,都对她和她这样身份的人退避三舍。眼前的年轻人,却能笑眯眯的和她打招呼。

章淑芬稍稍昂起头,花白的头发拢的整整齐齐,昔日保养的还不错的脸上也增添了不少的皱纹和憔悴,但是那不凡的风度和气质却还在,“早。”

沈清和放下水桶和扁担,转身回去,拿了一只旧水桶,还有一块洗衣皂,三个旧碗一个旧竹篮,两块干净的旧抹布。

“章大娘,你们刚来,应该缺很多物件,这些都是我替换下来的旧物件。如不嫌弃可以拿去用。”一只水桶完好,没有一整对,但是他们现阶段用用还是不错的。

低垂着头,章淑芬笑中含泪,赶紧擦拭几下,又抬头起来,勉强露出一点笑容,“不嫌弃,不嫌弃,我们什么都没有,能有这些蛮好蛮好的。谢谢了小沈。”

昨天,就知道彼此的名字,章淑芬知道眼前的小伙子是知青,而且和生产队的支书关系不错,想来为人不错。

“不用谢,大娘既来之则安之,白羊生产队穷是穷些,可是人都不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说的就是这些,他们也不是很熟悉。沈清和也是见他们三人眼神清正,才想着帮点小忙。此时下放改造的人,可不是只有这些好人,还有坏人。他也不是人人都去帮忙,做好人也是要看对方是什么人,第一印象如何。

“但愿吧!”章淑芬不知道自己和丈夫能坚持多久,能苟活一天算一天。

洗完衣服,章淑芬端着在窑洞找到的旧破木盆,还有提着沈清和送的水桶和竹篮回到暂住的窑洞。

“嘎吱”窑洞的门碰一下,都能发出声响,窑洞内,章淑芬的丈夫陈源,还有他们两人的朋友曾泰,正在打扫窑洞。孙支书给他们三天休息的时间。

早上,还打发人给他们送来了一月的粮食,说是一月,可是要是让他们三人吃,即使只吃六分饱,也只能吃上半个月。但是也别没有的好,他们三身上除了身上穿的一套衣服,还有随身携带的包袱,也是曾泰家的儿子打点过,才能带着包袱。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夫妻和曾泰已经几年不见,还有这样的缘分,居然能被下放到一处地方改造。托曾泰儿子的福,他们也能托人从被封的家中拿出来衣服和用过的生活用品。一路带到大西北来。

“老陈,老曾,咱们有了一只水桶,以后取水方便许多。”章淑芬轻轻拍打旧水桶,支书没有送来水桶,只有一口上方破洞的铁锅,还是支书自家的,其实补补还是能用,但是这些人没有,只能先借给他们用。

事先说好的,是借给他们,以后要还回去的。

“水桶?谁送的。”陈源放下手里的抹布,走了过来。

“昨天和我们一起回来的小沈,他送的,还有洗衣皂,竹篮,三只碗……”

曾泰手里的旧扫把还在窑洞的墙上舞动。

他们住的老院子,有四间窑洞,还有两个大棚子,是专门给生产队养骡子,放骡车的地方。

以前住在这里的主人,离开多年,一直了无音信。窑洞早就荒废,公私合营以后,成立公社,这里就加盖两个结实的大棚,用来养骡子,放骡车。

窑洞即使荒废,生产队的人都没有谁说用窑洞养骡子。万一此处窑洞的主人后代回来,他们也不好交代。只是院子大,生产队就加盖了两个结实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