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2/3页)

“阿妹,你寻不到谢仙长了,他——”

“我知道!”

赵大宝的话还未说完,潘垚便截停了。

她知道,如今的玉镜府君身陨,在七星宫妙清道人手中的,应该是他的魂。

“这是发生什么了?”葛老根颇为好奇。

赵大宝瞧了瞧两人,长叹一声,去角落里拿了扫帚将碎瓷片往簸箕中一扫,说起了七星宫的旧事。

“带我入仙门的是谢予安谢仙长,为人最是和善,五年前,谢仙长身陨,他的师兄有度真君亦是不见了踪迹……后来,宫主妙清道人出面,寻到了一处秘地,那是谢仙长身陨之地……”

“他震怒又悲痛,亲口说了,有度真君胆大妄为,不再是七星宫子弟。”

赵大宝眼皮撩了撩,眼里有悲痛,“怀璧其罪,人心难测,谢仙长身具偃骨,是有大造化的人,他师兄便是为了这这偃骨。”

他指了指心口处,“惨烈啊,听说是生剖了,谢仙长不在山门了,我亦是觉得这修长生啊,无趣又无甚意思,前年时候,索性便也出了山门,做个市井老儿,算算卦,喝喝酒,倒也自在快活。”

葛老根也惊得不行,喃喃道,“不是修长生的道人吗?怎能做这样的事?”

赵大宝也想不明白,“是啊,怎么能做这样的事?”畜生都不如。

五年前——

潘垚想着赵大宝说的时间,视线瞥过,目光落在灯笼面里仍然酣睡的小狐狸身上。

它身死时是去岁的冬日,身体湮灭,因着半人半妖的血脉,虽然修为浅薄,却也成了狐鬼之态,阴阳相克,再入不得七星宫门,浑浑噩噩地在市井之处晃悠了一年。

神识中瞧到的,是去岁发生的事。

去七星宫寻府君,此事迫在眉睫。

……

潘垚和赵大宝、葛老根挥别。

葛老根忙了一夜,稍稍收拾了下,又说了几句话便落栓回屋歇下了。

倒是赵大宝,他手中扛着幡布架子,跟着潘垚走了好一段的路。

冬风呼呼吹来,布巾被翻动,月色沁凉,偶有几处屋宅高耸,四角垂下红色的灯笼串。月色烛火相辉相映,青石路上有霜色,隐约能见幡布上【童叟无欺,善观气色】这几个字。

“得了谢仙长的消息,还望和我说一声。”虽然今夜才见潘垚,赵大宝却对她有着莫名的亲近之意,像是瞧着亲近的后辈一样。

他又道,“有什么我能做的,只管寻来,赵某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这一次,他直了直腰板,浑浊的眼好似都清透了几分,再不说什么神老无灵,剑老无刚,人老无能的话了。

潘垚弯眼笑了笑,“好!”

舍下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不就是道法精湛的妙清道人嘛,不怕,虽然不知道是因何原因,可往后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在灌湖村的湖底镇着的呀。

潘垚琢磨了下,想着头一次见到妙清道人时,他瞧着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妥。

合着,他还真是见过自己,在旧时光里。

潘垚更有信心了。

再说了,她可是被扫晴娘点了面靥祝福过的。

此时天有阴霾,可必定有天晴的一日!

……

青石路很长,两边是细密的屋宅,幽幽夜色中像是落地的巨兽,赵大宝瞧着提灯走远的小姑娘,只见她脚步轻快,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

是个小丫头了,不知愁滋味呢。

……

摇山,七星宫。

依着小狐鬼的记忆,在第二日落日之前,潘垚寻到了摇山地界。

就如诗文中说的一样,岁岁年年花相似,走过雪地,潘垚瞧到,摇山的雪景和去岁时候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手中的灯笼动了动,潘垚低头瞧去,就见小狐鬼扒拉着灯笼往外瞧,顺着它的视线看去,潘垚瞧到了一棵老树,只见树落了绿叶,只剩枝丫朝天。

大树干上有个洞,长尾的松鼠前肢捏着个板栗,这会儿正用大板牙珍惜又小心地啃啮。

落日的余光将它的影子拉长,雪地上有蓬松的长尾影子一晃、又一晃。

小狐鬼眼里有艳羡。

以前时候,它也能和小松鼠一样,在阳光下的雪地里打滚撒泼嬉闹,如今,它只能藏在灯笼里,瞅着那落日余晖,还有些心惧这烈日的灼热。

它死了呢。

小狐鬼满心惆怅。

潘垚摸了摸小狐狸,没有说什么,继续抬脚往前。

很快,她来到了那处悬崖之处,低头便见下头云雾如波涛翻滚,不见底,有阵阵罡风吹来,风将厚袄子鼓涨,瞧着便像个肚圆的大灯笼。

小狐鬼说了,它阿娘以前是摇山山脚下一户穷苦人家的闺女儿,排行老二,没有正经的名字,就唤做二丫。

十三岁那一年,家里要拿她换亲,给他大哥换一房媳妇回来,她要嫁的那一个对象比她足足大了十四岁,前头也有过两个媳妇了,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