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番外二:关于红娟(第2/6页)

嫂子许是看出她的不安,拉着她笑言:“这下好了,红娟你来了,家里一堆活能给我帮帮忙,我也能安心生孩子。”

外甥还只是颗小豆子,家里也有做活的人,她知道那番话是嫂子给的定心丸。

也不知道大哥是怎么跟村里那对爹娘说的,总之他们是一次都没来找过她。

她也乐得当没有那回事儿,就这么在哥嫂家住了快一年。

等到满了十五,嫂子牵线给介绍了个看铺子的活计,钱不多,但能养活自己。

爹娘靠不住,跟着哥嫂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要自己能养活自己才是真理。

这是她失去老太太后,悟出的第一个道理。

看铺子也是门学问,有嫂子这份人情在,她跟着东家学了不少本事,后来教给儿女的那些人情世故也大都承了东家的情。

工资的大半她都给了哥嫂,恩情还不完,但不能心安理得当做无事发生。

留给自己的钱不多,除开偶尔给侄子带点儿零嘴,她一个子儿也不敢乱花,就盼着有一天能在县城有个自己的家。

但还没等她攒够钱,东家先一步找上了她。

东家两口子因着小儿子的关系,决定要去省城发展,问她愿不愿意跟着一起去。

她没有多犹豫,像当初义无反顾离开林家村那样,现在她也要跟着一起走。

哥嫂没多说什么,就是挺担心,准备了不少东西让她带走。

临行前一晚,嫂子更是拉着她的手说了不少体己话。

“这是这些年你给我的钱,每月我拿走了点儿,剩下的都给你攒着了,你一个闺女在外身上得有钱,要是有什么事儿总归底气足。”

嫂子还说,在外要多长个心眼儿,千万不能露财,必要时候哭哭穷,给她缝了条带兜的裤衩,钱都记得藏进去。

有了看对眼儿的青年也别急着进一步,送个信儿回家他们当哥嫂的也能给把把关......

那晚是继老太太走后,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当做孩子。

接下来的几十年,她是妻子,是妈妈,是奶奶,是很多很多人。

但再也不是孩子。

【那是一九四八年,她十七岁】

在省城干活和县城似乎没什么不一样,东家家里都是相处好几年的人,也就是来铺子买东西的客人换成了生面孔。

一开始或许还有些初来乍到的紧张和新奇,但这时间一长觉得也就那样。

只是东家太太看在眼里,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这林丫头十五岁就来了他家干活,相处两年多了,虽不至于当成自家人,但感情真不少。

再加上这也算背井离乡跟着他们来了陌生地儿,自家难免得再多照看几分。

只是该怎么照看这是个问题。

左思右想,东家太太心里有了主意:丫头年纪不小了,婚事得有个章程了,如今丫头哥嫂不在身边,自己怎么也得多给留意着。

那东家太太当真是嘴上功夫了得,三言两语就把她给吹成了一朵花儿,什么模样好方圆百里找不出第二个、手脚麻利能挣钱......

好话跟不要钱一样,她听了都觉得脸红。

但不得不说效果相当显著,她明显察觉到来店里买东西的人都多了。

大约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个共同爱好,就喜欢给小年轻做媒,甭管家里有没有合适的子侄,都爱来凑这个热闹。

好在她脸皮这些年都练出来了,顶着人家的眼神自岿然不动。

所幸善意的人居多,那些偶尔挑剔的打量,都被东家太太挡了回去。

接下来就是正儿八经的相看了。

东家太太连着两天都给安排了人,扬言让她多瞧几个,不急着定下来。

她也不扭捏,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可不是得好好瞧瞧。

为此她还特意去扯了块儿好布,打算做身新衣裳相看那两天穿。

一切都计划得挺好,没想到因为介绍人传错了消息,本该第二天上午来的人,第一天上午就来了。

真是打了她个措手不及,新衣裳都没来得及上身,就这么直接见了人。

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妇人和压根不敢正眼看她的青年。

“我一开始是真没看上你姥爷,就会傻笑,话都没说几句。”

不止没看上,反倒还有点儿生气,不在约好的时间来,提前一天让她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那您后来咋又看上了呢?”

“后来,你姥爷回头看了我一眼。”

相看全程,东家太太和那中年妇人相谈甚欢,她和那青年从头至尾就没说过几句话,偶尔的对视那青年也很快躲开。

太腼腆!

她默默在心里画了个×。

本以为就这样了,结果那青年走到前街转角的时候回了下头,恰巧与抬头的她对视了一眼。

这一眼,青年没有躲,冲她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