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踩着别人的肩膀(第3/4页)

“峰哥,魏总没说任何话,外面也没传任何话,只是,曾经我们都用的是魏总的关系,现在断开了,他们都不愿意跟我们再有接触,你真要找人办这件事,那就找外人吧,花钱托朋友欠人情,也许还能办得成,魏总这边的关系,大家都不会主动帮忙的。”

有句话没说朱峰也知道,魏涛正在鼎盛时,此时那些人的心中,肯定是站在他一边,主动断开跟自己的联系表明心迹。

仅仅只是捞几个人,过去从未在朱峰心里当回事,有人也愿意帮忙,只是这样的帮忙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朱峰过去没想过的,那么点事,还要欠人情什么的啊,太可笑了吧。

真的就是托关系,找朋友,还花了一些钱打点,大初一后半夜,几个兄弟出来了。

朋友还告诉他,这是没有主动干预阻拦的结果,真要是有故意下绊子的,大过年的,哥几个就得在里面过年。

路过松江剧场,朱峰看到了松江剧场大荧幕播放的预告片,示意车子停下来,就在路边,他透过车窗,看着那部叫做《泰囧》的电影预告片。

他当然知道这是魏涛投资的,犹记得当初松江成为跨国合作的谈判地,那时候就算是他这种不关心类似事的,也是与有荣焉,走路带风,带着几分自豪,看到没,这是我老板的能耐,我们国家跟太国旅游业合作,那都得来松江谈,谁还敢说我们是什么不入流的小城市,那些入流的,你们在哪呢?

一瞬间,某种叫做后悔的念头冒出,随后瞬间就被仇恨所淹没,朱峰自己没有主观意愿,但就是在此刻,他心里升起了对魏涛的仇恨之意,觉得是对方的错,现在却在用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你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吗?

回家辗转反侧,睡不着,喝大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醒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而这个时候,他脑子里昨晚因为仇恨冒出来的疑问,得到了答案,那点儿我不怕你,你再逼我,我就跟你鱼死网破的心思,也淡了。

仇恨不是淡了不是消失了,而是压在心底不敢冒出来了,从厂矿混到城区,从一个纯粹的混混到现在也开了一家建筑公司,也有人喊朱总了,朱峰就算混混习气没改,觉得大不了我跟你换命的没有敬畏之心,至少还懂什么叫做不到绝境别去叫嚣。

《泰囧》大卖。

在宣传层面,魏涛不差钱,当初这部片子的出现,本身也带有一些更伟光正的色彩,加上魏涛这么一个身上带有娱乐色彩的商人投资,《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大获全胜,成为了当年最爆款的综艺节目,两期在太国的节目,本就给双方旅游业的合作,送上了敲门砖,不止敲开了门,旅游市场的火热,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华夏游客在太国受到的礼遇,让那些觉得来东南亚旅游有危险的人,顾虑少了很多,听到身边朋友介绍,也动了心思,但还是有所顾虑,一些没顾虑的又觉得跟团出去旅游没意思,想要自由行,言语上的障碍,又让他们望而却步。

恰在此时,在合家欢的春节档,上了一部喜剧,这样的日子肯定是合家欢或是喜剧电影最讨喜,沉重题材的电影,没有那个制作方发行方会愚蠢到反其道而行之,那不是剑走偏锋,不是意外惊喜,是脑残。

《泰囧》出世,本就宣传多,本就卖点多,黄博刚拿了影帝、许三多也在跑男里刷了一波路人缘,再有魏涛这个局外人带来的特殊卖点。

春节档,喜剧片。

当观众走进电影院,开开心心一百分钟,这才发现,这是喜剧片,也可以当作一个公路片,甚至是一个旅游指导。

它没有告诉你怎么去太国旅游,却让你提前知道了那边有什么好的地方,怎么去玩,不必担心什么。

比起原版,这部戏里面加了两个情节,笑料设计的足,也符合剧情,魏涛当初看了之后也很满意。一个是关于华夏人在太国的投诉中心,在大的旅游景区和城市,都有,你不必去什么大使馆之类的,也不必报警,哪怕是太国的捕快来了,你表明身份,也可以在我们的投诉中心处理,如果涉及到刑事,那也可以要求有投诉中心的华夏工作人员在场。主角遇到了当地的麻烦事,直接找的投诉中心,搞笑环节是搞笑环节,也给观众植入了一个概念,在那边,我们是有根脚的,去那边玩,我们是高人一等的游客,不是待宰的游客。

还有一个则是景区路边的卖水果阿姨,也在学习华夏语,简单的对话,加上手势比划,还真就能够沟通。

这两个情节都发生在主角团三人找寻、追击和躲避的路上,也符合他们一路遇到事情的设定,只需要将增加的笑料放在里面,即可完整的融入到剧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