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突如其来的暴雪(第4/5页)

目前,休眠舱已经生产了67台,除去分配给工业区的30台之外,其余全都送去了长久农庄。

楚光打算在下个版本之前,将长久农庄的休眠舱配额提升至100台,作为玩家们的公共存档点。

至于有没有更方便的存档方法……

老实说,楚光也希望有这样的方法,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扫描并记录基因序列的开发进度,虽然说起来是一句话的事情,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了DNA研究中热门且前沿的一个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学。

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有2~3万个基因,但这些基因并非是全部表达的,其中绝大多数基因,就像电脑程序中被注释掉的代码。

如何让特定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人们需要的性状,事实上比单纯的修改某一段特定的基因更加复杂。

虽然储存在避难所中的基因,都是战前文明基因库中经过筛选的优良品种,但很显然即使是初代管理者,也没有掌握让这些基因完全表达的方法。

如果能做到的话,想来至少也是个“奇点”级别的技术。

不过,虽然那位初代管理者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但他在去世之前却为继任者提供了一套还算靠谱的“解决方案”。

即,让克隆体在自然选择下主动进化,然后通过科学手段记录其DNA的选择表达过程,并在下一次克隆体的合成中模拟该过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成长,逐步逼近最终的100%。

休眠舱的扫描原理和培养舱是一样的,需要对全身体细胞以及进行检索,而这大概需要3~5个小时,刚好在克隆体睡眠的时候能够完成。

想要随时随地存档,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所幸的是,相对于克隆体的合成,扫描功能并不是很耗能,因此休眠舱的额定功率远比培养舱低得多。

只需要一台100KW的发电机,便能满足100台休眠舱的运行,可以说相当经济实惠。

“发电机也快不够用了,工业区更是个耗电大户,得想办法把能源的问题给解决了。”

整个核聚变发电机不太现实,聚变电池太昂贵,且没法充电,用一块少一块。燃料棒虽然够持久,但不好找,避难所里的电又没法偷出来。

当前最好用的还是木材发电机。

在废土上啥都缺,唯独不缺木头。

之前蚊子他们把蒸汽机都搞出来了,再努努力把锅驼机也给搞出来,楚光觉得问题不大。

事实上,军团的轻型卡车用的就是锅驼机,有木头就能动,非常的方便。新工业区的生活职业玩家们已经在研究仿制了,据说已经有些眉目了。

“希望能赶在嚼骨部落的下一次入侵之前完成。”

楚光打算给玩家们订两个小目标。

一个是在新工业区、前哨基地、长久农庄分别建成一座1MW级的火电站,初步进入电气时代。

另一个则是解决发动机的问题,能够自主生产载具。

不说立刻整一只摩托化部队出来,哪怕能多弄几辆卡车也好。

四条运输线路,只有九辆卡车可以用。往稍远点的地方投送兵力,还得把工业区的车提前腾出来。

这运力未免也太紧张了点。

坐在疗养院的三楼,楚光通过蜂鸟无人机窥屏着他的小玩家们。

其中牛马小队已经开始了对温室遗址的新一轮攻略,目前进度已经到达了B5层,距离B9层已经很近了。

鼹鼠老哥的队伍也进入温室遗址,不过他们的攻略是向上而非向下,目前进度在第三层,还剩下两层可以攻略。

工业区边缘的蚊子正在测试改良后的火箭,试图将火箭的威力做的更大更猛,一只肥硕的老鼠跟在他的旁边。

81号钢铁厂的厕索兄和莱文兄,则彻底抛弃了88mm的大口径防空炮的梦想,转而研究起了20mm的小口径防空炮,就像蚊子放弃了小口径的刺拳火箭一样。

虽然20mm的口径小了点,但只要炮管的数量够多,威力一样不小!

如果四联装不够。

那就上十二联装!

用弹雨,将整片天空都点亮!

看着自己的小玩家们如此勤劳,楚光心中甚是欣慰,随着服务器里的人才越来越多,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事儿倒是越来越少了。

想当初,去邻居家买个菜还得自己亲自去。

现在需要拿个什么东西,都有玩家替他跑腿了。

……

时间过了中午。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了,外面的能见度也越来越低。

最初还能看到10米外,现在站在三楼,连楼下都看不清了。

安全起见,楚光发布了一条服务器公告,提醒玩家们注意暴雪天气,并让小柒把无人机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