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朝堂的艺术!(第2/3页)

“这才是天下的现实。”

“你们从来都不是不可或缺的。”

“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而这就是我能这么理直气壮的站在你们身前的原因。”

“现在诸位冷静下来了吗?”

“若是冷静下来,或许我们就可以谈谈那门妥协的艺术了,毕竟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去大费周折?这一番折腾下来,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你们终究是大秦的功臣。”

“于国有功。”

“对你们这般刻薄寡恩,也终究让人于心不忍。”

嵇恒负手而立。

他的确是有恃无恐。

在韩信等人崛起之前,关中的官员对天下是占据主导的,但随着韩信等关东集团的崛起,大秦已不再是关中集团的一言堂了,天下已有跟他们分庭抗礼的存在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固执的想维持过去,注定是不可能的了。

关东跟关中的冲突,随着时间只会越来越剧烈。

最终。

就如历史上的河北士族和关陇集团一般,两者爆发出旷日持久,且频频爆发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纠葛,到后面是远远超出简单的个体利益范畴,而是直接进入到了全国性战略的博弈。

对此。

嵇恒并不愿见到。

他要在两个庞大利益集团彻底对撞前,将这种可能导致分裂的因素给扼杀掉。

彻底弥合东西。

让大秦的权力枢纽,不再以地域划分。

而是以权利多寡来划分。

举殿死寂。

蒙恬、冯去疾等人都沉默了。

他们低垂着头,没了之前的气焰,显得很是阴沉。

嵇恒的话,几乎将他们最担心的情况,赤裸裸的给揭露了出来。

天下变了!

天下一统时的盛况,如今早已成了过去。

关中并未受到太多实质的削弱,但关东在这六七年里,却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两者的地位悬殊,也不再是天差地别。

而是咫尺之间。

对于皇帝而言,用关中的臣子,跟用关东的臣子,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

皇帝只需要能遵从政令的臣子,能按他心思执行命令的臣子,至于这些臣子是什么出身,出自于何地,皇帝本身并不关心,也并不在意,而且很早之前,扶苏就一直在强调,要让‘老秦人’成为过去。

天下就不该有新老秦人之分。

在这种情况下,扶苏启用关东官员,完全是能预见的。

何况韩信等人的崛起,本就是扶苏有意推动的,他对关东出身的官员,是有大恩的,自然不会有什么担忧跟忌惮,更是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这些关东官员。

但这不是他们能接受的。

只是就像嵇恒所说,他们在不在意,接不接受有用吗?

陛下若是铁了心,要对天下改制,就这么告诉关东的官员,只要他们同意,便能晋升到朝堂,只怕关东那些官员,都是趋之如骛的,而他们这些老臣,自然也会被一脚踢出朝堂。

张苍额头冷汗涔涔。

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中也是一阵的胆寒。

嵇恒太狂了。

这些话,正常情况,无人敢说出。

但嵇恒敢。

他不仅敢说,还敢以此威胁,逼迫大秦重臣,不得不坐下来。

这份胆识跟魄力,张苍是心惊不已。

他悄悄抬眸,看了看四周。

现在殿内其他大臣都沉默下来,明显都在思索着其中利弊,不过张苍心中却是清楚,嵇恒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极有可能借此将那些改制给彻底确定下来。

因为……

其他大臣没得选。

不换思想,那就换人。

这就是嵇那番话的真正含义。

虽然短时间是不可能的,但谁又敢断定,陛下没有另做安排?

他们不敢赌。

更没有任何信心能胜。

如今的扶苏羽翼已丰,根本不缺可用之人。

就算将朝堂换个一遍,乃至是两遍,依旧能提拔上来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如此的不安。

良久。

蒙恬紧紧的盯着嵇恒,问道:“你就这么确信,你推行的政策,一定能得偿所愿?”

嵇恒摇头。

他轻笑道:“世上哪有绝对的事。”

“我只提供大的方向,其中的具体细节,还需各大官署去完善。”

“而且我推行的改制,并不会急于一时。”

“而是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为期限,不断地推进夯实,不过我对其有信心。”

“就我看来,天下今后的动乱,很大程度是基于现有生产力的不足,天地不足以养人,而我的想法,却是借助墨家、农家、阴阳家等学派,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农业、手工的生产力,继而最大限度的保持天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