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皇帝着眼的当是天下事!(第2/2页)

嵇恒沉声道:“作为将领,自然希望朝廷调兵二十万、三十万,甚至更多,直接派兵将关东的一切反叛势力清剿,但如果朝廷真的调兵这么多,且不说匈奴跟百越会不会蠢蠢欲动,这么大动静调兵,关东只怕早就做飞鸟散了,而且庞大的后勤支出,秦廷固然能够承受,但代价实在太高了。”

“打仗打的不仅是军事,还有经济,更有政治。”

“以大秦现有的情况,在民心未集,旧贵族乱法的状况下,只是为了平定乱事,付出的代价相对太大了。”

“大秦真正该做的,是谋求更多的政治利益。”

“通过平定乱事,将大秦的‘大一统’政策,逐步陆续的推广下去,将秦法秦律,也随之深入天下,同时革新旧有田令,以及将军中的改革,进一步推广到关东,让这次的乱事,成为大秦推行‘大一统’之政的方便之钥。”

听着嵇恒的话,扶苏眼睛一亮。

他好似已明白了一些。

朝廷过去一直想将‘大一统’之政推行下去、落实下去,只是实际情况并不太好。

朝廷也一直想整合天下,尤其是将关东彻底纳入朝廷控制,秦令能深入到地方,但一直为地方各种阻拦。

若是关东乱了,整个关东势力都会遭遇一次大清洗,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朝廷放缓一点平乱的速度,那是否意味着,朝廷借机实现了借六国余孽之手,清洗整个关东的目的?

只是如此一来,关东会多死很多人。

扶苏眼中流露一抹不忍。

而且有风险。

若是六国余孽借此做大,朝廷日后恐要付出更多精力。

这是要他做出抉择的。

扶苏蹙眉。

若是大秦直接调大军平定,这无疑会很快完成扫灭,关东的地方势力,见朝廷势大,恐会选择继续蛰伏,朝廷对关东的影响,并不会有想象的深,而地方官府跟豪强,日后依旧会阻碍朝廷整合天下。

大秦想真正整合天下。

实现各种意义上的大一统。

至少还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若是大秦慢一点。

等地方的牛鬼蛇神全部跳出来。

而朝廷等到关东陷入一片糜烂之时,再一点点的进行刮毒,关东的确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阵痛,但大秦经此得到的关东,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关东,一个已被清除了大量余毒的关东。

朝廷不仅能借此落实‘大一统’之政,还能将地方的豪强、贵族、贪官污吏,全都清洗一遍。

朝廷对关东的控制无疑会上几个台阶。

同时朝廷还能将田令重新整改,将士官转职推行至天下。

让秦律深入人心。

好处极多。

更重要的是,战火在关东。

并不会引到关中。

南海跟北疆依旧有大量秦军坐镇。

除非真像嵇恒说的,关东出现天降猛人,仅仅一两年内,就将整个关东打穿,不然随着战乱,关东各方面都会逐渐凋零,而在关东准备养精蓄锐时,便是数十万秦军东出之时。

根本不给关东任何休养的机会。

而且在关东乱成一团时,朝廷并不会无动于衷,同样会派军队前去镇压,以秦军之精锐,只会不断地消耗关东实力,就算日后不敌,朝廷对关东实力也有了详细的了解,日后出击也会更有把握。

想到这。

扶苏心中已有了答案。

他在心中一遍遍的念着,始皇对自己的期许。

不能妇人之仁。

一切当以大秦为重。

最终。

扶苏深吸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冷冽,冷声道:“两年为限,若是两年内,关东局势始终焦灼、糜烂,关东也并未彻底落入到六国余孽之手,我便会按先生的建议,去谋求更多的政治利益,若是两年内,关东局势对朝廷越发不利,我会当即派大军镇压,不给关东反叛势力进一步做大的机会。”

“与此同时。”

“我会继续大力推进‘军官转职’,跟地方的学室建设,以便日后为朝廷提供更多的可用官吏,同时借助这次乱事,挑选出更多关东忠心朝廷的官员,并委以重任。”

“还有便是在关中按部就班的落实各项政策。”

“收拢老秦人,大力发展农业。”

“提高农人的生产,提高铁矿的产量……”

扶苏一脸肃然。

他的目光已不再局限在军事了,而是放眼在了大秦的各类政事上,关东乱就乱了,他作为秦二世,除了关心关东的事,更要关心天下的其他事,唯有让关中越发强盛,他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他是皇帝。

着眼的是天下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