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少府之位?(第2/3页)

“既然如此。”

“那就该做出一些改变。”

“让关东的上上下下上千万人彻底清醒。”

“让他们明白。”

“六国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现在是大秦的天下!”

“活在过去,就是取死之道。”

“殿下这一两年推行的政策,涉及的方面很多,而绝大多数落脚点都是‘吏’,所以冯去疾有理由相信,在殿下的引领下,不消几年,大秦就会多出很多能堪一用的‘吏’。”

“这些‘初为吏’的小吏,的确没有过去官吏的精干。”

“但他们至少对秦律有敬畏之心。”

“而这恰恰是关东秦人不具有的,有这些新培养的‘吏’在关东任职,朝廷对关东的控制力只会逐步加深,这显然也是更符合大秦国情的。”

“然天下局势瞬息万变。”

“反秦势力并不会真就坐以待毙。”

“他们定会做出针对。”

“若大秦依旧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固然能有条不紊的处置,但如此一来,朝廷也会一直处于被动状况,而今朝廷尚有余力,若是日后呢?”

“所以当变则变。”

“若是朝廷不抓住贵族跟士人衰弱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对关东的控制,假以时日,贵族跟士人卷土重来,或者跟豪强以别有用心的官吏勾连在一起,只会对天下造成更大危害,到时朝廷当真还能这么轻易的镇压下去?”

“再则。”

“他们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又岂会真的不长记性?”

“所以。”

“我冯去疾支持殿下的想法。”

“治国之略,的确以稳重为主,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防不胜防,有时也不失为破局良策,既然殿下有心,我等身为大秦臣子,又岂能退缩不前?”

“自当紧随殿下步伐,劈浪斩荆。”

一旁。

张苍也起身道:“我张苍同样是此观点。”

“对待敌人,就要有秋风扫落叶般的凌厉跟果敢,大秦能对匈奴进行犁庭扫穴,同样也能将反秦势力连根拔起。”

“或许不一定真能清除干净。”

“单针对贵族跟士人,就能让天下流言止沸。”

“若是能更进一步,压制住地方别有用心的官吏跟盘踞地方的豪强。”

“大秦的情况岂不会更好?”

“眼下殿下有如此进取之心,我张苍又岂能反对?”

闻言。

其他经济大臣面色微沉。

他们暗自对视一眼,眼神颇为深邃跟意味深长。

他们微不可察的扫了眼杜赫,也隐隐看明白了一些状况,自己等人似为杜赫等人坑了一把,而今冯去疾已表明了态度,张苍这个殿下的近臣,也坚决赞成。

他们若是还执迷不悟,恐就真要恶了殿下了。

令狐范拱手道:“臣方才不懂殿下之用心良苦,而今经冯去疾丞相的点醒,以及张苍御史的提醒,已是如梦方醒,臣同样赞成殿下的想法。”

“臣附议。”

“臣附议。”

“……”

随着越来越多人赞成,殿内已无任何反对之声。

殿内几乎所有人都开口表明了态度。

唯有一人。

始终没有开口。

此人便是少府杜赫。

对于杜赫的情况,殿内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关注着,当其他人都开完口后,他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看了过来。

杜赫铁青着脸。

脸色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

他心中是愤懑至极。

本想借此让其他官员跟自己站在一起,反对扶苏的想法,继而保住自己的位置,没曾想,随着冯去疾的倒戈,场中局势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陡然竟成了众矢之的。

他也清楚。

留给自己挣扎的余地太少了。

扶苏明显已容不下自己,所以一直在有意盯着。

根本不给他使绊。

随着局势的翻转,他已是无力回天。

杜赫脸色变了又变,最终通红着眼,无力的垂下了头,脸上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微笑,道:“臣杜赫同样赞成殿下的看法。”

“或许是有一定风险,但君臣齐心之心,未必不能成事。”

“臣也坚定认可朝廷当锐意进取。”

“殿下英明。”

闻言。

扶苏脸上终于洋溢起了一抹笑容。

他拱手道:“这本只是扶苏的一点拙见,竟能得诸位大臣如此赏识,如此看重,扶苏也是深感感激,在此,扶苏谢过诸位大臣。”

扶苏朝众人一礼。

“臣等惶恐。”众大臣连忙躬身。

扶苏抬起身,苍白的脸上,闪过一抹红润,他沉声道:“既然诸位大臣都无异议,此事等几日便交由朝臣商议,扶苏近几日也会整理出一份文书,若是诸位大臣到时再无异议,扶苏就将这份文书,加急送至陛下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