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张苍的钱粮之见!(第2/3页)

张苍眼皮一跳。

他知道这次恐真不一样了。

他原本提到阿房宫就是为了试探。

想看看扶苏,究竟有多大的魄力跟决心,但听到扶苏毫不犹豫的回答,张苍也猛然清醒了,扶苏这次并未心血来潮,而是当真下定了决心,也打定了主意。

甚至不惜违抗始皇之令。

这让他不由更加好奇,嵇恒究竟对扶苏说了什么。

竟能让扶苏有这么大的转变。

他目光闪烁,惊疑的问道:“殿下可当真下了决心?阿房宫可是陛下要修的,殿下若是公然宣布停止,这恐对殿下名声有很大损失,还会引得朝臣攻讦,甚至可能引得陛下不满。”

“殿下当真考虑清楚了吗?”

张苍不死心的想再度确认一下。

扶苏神色坚毅,语气铿锵道:“阿房宫的确是陛下钦点修建,但相较于为了关东的稳定,我相信我能够说服陛下,而且利国之事,陛下又岂会拒绝?”

扶苏说的很平淡。

仿佛就是在确定一件既定的事。

这让张苍更加疑惑。

扶苏并没有就此多说的想法,只是冷冷道:“继续。”

张苍捋了捋胡须,此刻也是彻底豁出去了。

他咬牙道:“城中耸立的十二座金人,若是冶炼为钱币,或能为朝廷筹集钱粮百万钱。”

“只不过这些金人冶炼多年,外表都生了铜锈,想重新冶炼成钱币,恐要花费不少时间,但相较花费,这十二座金人冶炼后,的确能为朝廷带来不菲的收入。”

听到十二座金人,扶苏倒是迟疑了。

并非是不能。

而是十二金人政治象征意义更大。

这是秦武功的直观展示。

也是威慑天下最直观的‘利器’,六国兵锋何等强大,但依旧败在了秦军手中,而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兵器都被冶炼成了金人。

这更是对关东更直接的嘲讽跟践踏。

见扶苏迟疑,张苍犹豫了一下,凝声道:“臣知晓十二座金人对天下的意义,因而臣其实也建议这十二座金人保留,不过眼下金人外表已为腐蚀,朝廷可将这十二座金人回炉,日后重建十二座金人,不过从现在的全实,变成鎏金,只是外边镀一层。”

“如此朝廷得了金属,十二金人依旧傲然矗立。”

“两者并无任何不恰。”

闻言。

扶苏眼睛一亮。

这个提议不错,将十二金人回炉,而后只是外表镀一层铁铜,将里面的铁铜悉数回收,用以制造秦半两,由铜水浇筑的‘金人’,其实跟实际的十二金人并无太多不同,只要无人将其打破,基本不会为外界发现。

扶苏颔首道:“张御史的提议不错。”

“就按你所说去做。”

“还有吗?”

这时。

扶苏已期待起来。

他现在越发认为,自己当初将张苍拉拢过来,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此人当真是一位惊世大才。

只不过为其外表身形所影响阻碍了。

张苍眼皮跳了跳,见扶苏再度同意,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沉声道:“至于第三点,臣认为当落在长城修建上,长城绵延数千里,虽有些部分只是将旧有之长城连接起来,但这同样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都是海量。”

“而今匈奴北却,北疆隐患暂除。”

“如此匆忙急躁的修建长城,对于北疆民众压力太大了,几乎是前脚刚送走匈奴,躲过了生死劫掠之危,转眼便被拉去修长城,这也导致地方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臣认为当缓一缓。”

“长城当修。”

“但要应时去修。”

“而非是匆忙上马,空耗大量钱粮,实际并无多大用处,眼下只算得上是一座‘奇观’,华而不实,成效寥寥。”

闻言。

扶苏心念一动。

他想起了嵇恒说的话。

匈奴北却,短时对大秦并无隐患,朝廷甚至可借机跟匈奴寻求商贸,若是当真得行,朝廷或还能从中获利不少,至于长城,这是阻绝外患之利器,决然要修的,但的确可以缓一缓。

一来让民休息。

二来也能省下一笔钱粮。

想罢。

扶苏点点头。

他沉声道:“长城,乃国之大事,不可轻易中断,但为与民休息,适当放缓一下,也未尝不可,何况长城修建太过急躁,其中也导致了不少怨恨,适当停停,也能舒缓地方情绪。”

“我会向陛下请求的。”

张苍又道:“其实还有一条,便是全国各地的宫殿,也当缓一缓。”

说完。

张苍就闭口不言了。

这个建议,其实已是僭越了。

他也清楚这点,因而简单说了下,便直接住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