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始皇命运的十字路口!(第2/3页)

统御天下的帝王就是天空指定的人间掌控者。

而这套理论后面又为汉代的董仲舒继承发展,天人本一体,所以彼此之间会产生天人感应,百姓呢,就要遵从天的意志,来帮助天,也就是帮助帝王,维护王权的统治。

秦虽没有直接继承这套理论,但实则一直在深受其影响。

同时有了后续的泰山封禅。

也有了后世耳熟能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

虽然始皇将儒家驱逐出了朝堂,但儒家继承发扬下来的君权天授、天人感应这套学说,一直在天下风行,也一直在影响着大秦。

甚至于这套理论,是统治者主动接纳的。

因为在古代自然灾难往往决定了百姓的生死存亡,也即是说,一旦将君权跟神权绑定在一起,很容易就影响到底层百姓,并于此同时很容易为底层百姓接受,如果他们不维护王权的统治,就会出现诸多灾难,致使天下无粮,民不聊生。

这也是为何这套理论一出现就经久不衰。

即便是秦国,这样一个相对务实的国度,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统治驭民。

即便儒家被驱逐出了朝堂,但儒家传承下来的一些东西,实则依旧在秦廷内部存在,只是从所谓的儒生,变成了方士、巫觋、星象师等称谓,而这也是他之前在狱中说过的,天下士人何人不通儒?

法是儒。

其他的同样也是‘儒’!

只是表里区别。

虽然秦从商鞅开始,便对神鬼一说进行了打压,但神鬼之说,毕竟流传了数千年,各地的淫祀层出不穷,最终秦国还是对此做出了妥协,默许了一些神鬼存在,不过要得到官方认可,也正因为此,卜筮等相关书籍,在天下一直渊源流传,也不止是秦国,天下其他诸侯国同样是这样,甚至于天下各国后续都编有各自的《日书》。

各国都有一批专门从事这方面服务的‘日者’。

对于这种情况,嵇恒最初几世,其实是对此嗤之以鼻的,只是在几世轮回之后,却也渐渐明白了原因,与其说是‘封建迷信’,其实未尝不是当时社会现实的映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低下,长期战乱导致的民不聊生,才是人民信奉禁忌的根本原因。

比如生个孩子,刚生下就死了,得一场大病,人就没了,出个远门,就被人杀了,好端端在家待着,也可能祸从天降,人们不了解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没法逃避这些天灾人祸,只能把一切苦难的根源,算到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头上,在现实之外寻求一种另类的寄托。

这种情况下神鬼之说自是大行其道。

说到底。

终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欺欺人。

而今天下底层人迷信,统治者同样对此深信不疑。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才是华夏数千年来的常态。

在九世轮回中,嵇恒其实试图做过改变,只是结果都很惨,遭到了天下群起而攻之,不仅引得朝臣口诛笔伐,更是受到了底层民众的攻讦,最终全都草草收场,甚至是直接不了了之,根本就改变不了分毫。

但秦朝或许会是个例外。

因为秦是法!

秦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务实,也相对唯物,对于神鬼一说,虽然同样也迷信,却还没到其他朝代那样不容置疑。

想到这。

嵇恒眼眸微微闪动。

不过很快这抹异样就被隐藏了。

嵇恒淡淡道:“你方才听了我是如何讲解的吗?”

“这是星辰是自然变动。”

见胡亥没有反应,嵇恒揉了揉额头,他也知道在这个‘神鬼数术’的时代,让胡亥接受这是天体的自然运转,其实是有些强人所难,因而他并没有就此多说,只是道:“荧惑守心,天降灾祸,这个说法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始皇信不信。”

闻言。

胡亥一个激灵。

他脸上变得严肃起来,神色却有些不确定,略带迟疑的问道:“你认为陛下会不会信?”

“会!”嵇恒斩钉截铁的开口。

胡亥嘴角一抽。

他还以为嵇恒会说出其他说法。

这不是跟现在一样吗?

嵇恒没有理会胡亥的白眼。

他很肯定。

始皇历史上的信了。

而且在荧惑守心之后,天下还传出了两件异事,一件是陨石刻字,另一件是楚水中捞出一块玉壁。

历史上,在这两件事之后,始皇明显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在陨石刻字一事后,直接下令杀了周围十里之民,伐木焚山,这已足见始皇对这些谶语的忌惮,甚至是不惜痛下杀手,也要降低此事的影响力。

只是效果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