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张苍:为何总有人想害我?!(第2/4页)

“他们难道不是大秦官吏了?”

扶苏眼睛一亮。

他已明白嵇恒的言下之意了。

嵇恒继续道:“除了从每年的上计考核的官吏中做挑选,你前面走开国路时,不也遇到了一些有才能,但一直没有得到上升机会的官吏吗?”

“他们未尝不能加入事务府。”

“他们本就在地方工作,对实际政事更了解,处理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他们眼下的确是不愿高升,但这次只是借调,等事务完成,依旧会返回到地方,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得以了解朝堂,以及你这个大秦殿下的机会。”

“而且这同样也是给他们扬名的机会。”

“毕竟……”

“这次的事务府人选是大秦储君亲自挑选的,还是从全国各地的官吏中择选出来的,这已经是一次很务实的肯定了。”

“他们何乐而不为?”

扶苏面露喜色。

他已彻底反应过来。

重走开国路时,他就认识到了几人,像是秦亭的时岳,雍城的茅尘等,而且他之前还在嵇恒的提醒下,去了解过一些上计考核的事,像是沛县的萧何,吴县的吴芮,蕲县狱掾曹咎,闽中郡君长无诸,东乡的乐叔等等。

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能的。

只是他们这两年已不愿接受朝廷调职。

正因为此。

他前面并未考虑这些。

但通过嵇恒的这些话,他一下豁然开朗起来。

他这次开的是事务府。

是个临时官署。

未必不能将这些人吸纳进来。

因为这并非是让这些人调任,而只是抽调,还是以朝廷的名义,这无疑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这对于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有利无害之事。

更为甚者。

现在地方跟朝廷其实互相有着隔阂。

两者似存在着某种壁垒,互相都对对方不了解,通过此举,既能让朝廷对地方情况有所了解,也能让地方对朝廷的情况有些了解,对两者都大有裨益。

扶苏面露喜色道:“先生大才。”

嵇恒淡淡道:“算不得什么大才,都是些寻常想法,只是你过去目光太过狭隘,也一直紧盯着朝堂,从而忽略了地方,而这未尝不是大秦整个朝堂的问题。”

“你也莫要太过高兴。”

“这对你同样是一次考验。”

“这次是关东官员跟关中官员共事,两者之间未必真就会相处融洽,这最终都需靠你来调和,而且人数筛选,也要极其注意,尽量两者持平,就算是朝臣,也多要考虑对关东的态度,不至于让两方官员都心生不满。”

“一碗水想端平并不是那么容易。”

扶苏心神一凛。

原本的激动也消散了不少。

他也清楚。

这对自己未尝没有要求。

过去关东官员跟关中官员,并没有太多接触的机会,甚至于两者理念都不一样,而这次却是他一手将两者促成,若是处理得当尚且足够,若是处理不当,恐会加剧两者的刻板印象。

到时反倒会得不偿失。

不过扶苏也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他本就推崇普天之下都是秦人,本就该一视同仁,而且他也很好奇关东官员对朝廷的态度,也可借助这次共事对关东做一些了解。

若这次能让这些官员信服。

他日后在朝堂可就不会这么受束了。

扶苏面带笑容道:“有嵇先生指点,扶苏知道该怎么做了。”

嵇恒迟疑了一下,缓缓道:“我个人是建议借张苍之口去推荐这些官员。”

“啊?”扶苏一愣,面露不解,问道:“这是为何?”

嵇恒看向扶苏,似笑非笑道:“这次是你作为储君的第一次开府,而且处理的事并不算严峻,可想而知朝堂上会有多少人盯着,若是你主动推荐,又会让朝臣如何想?这岂非不是直接告诉朝臣,你对朝廷各大官署的官员不信任?”

“因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在朝中的威望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何以要去以身试险?”

扶苏若有所思。

只是脸上略显怪异。

因为这似乎又把张苍给坑了。

他心中默默为张苍默哀了一下,然后对嵇恒的建议表示了赞同。

他道:“张苍为主管上计的御史,而我跟他本就亲近,这件事朝堂皆知,由他引荐的确最为合适,他作为上计御史对地方官员的才能有所了解,主动向我引荐,我因为跟张苍亲近,加之官署需要人选,最终也就同意了。”

随即。

扶苏也不由目光闪躲。

因为这一下又把张苍推到了风口浪尖。

等到朝会上父皇将自己事务府要做的事公布出来,不知会有多少朝臣想要进入其中,也不知会有多少朝臣想让自家子弟进入,而最终却因张苍的个人引荐,让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而张苍无疑也会因此得罪朝廷不少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