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赵佗,你还能保持初心吗?(第2/4页)

嵇恒并没有就此多想。

胡亥毕竟是始皇子嗣,就算再胡作非为,基本都闯不出什么事,他也懒得就此多想。

风声沙沙,吹动树梢。

……

另一边。

扶苏回到了雍宫。

跟嵇恒的这番聊天,对他的震撼很大,完全开拓了眼界。

他对天下治理之道有了新的看法跟认知。

他正襟危坐。

在脑海回顾了嵇恒所说,压下心中隐隐荡起的涟漪,从案上拿起一份空白竹简,开始将嵇恒说的方略一一记下,这些想法,或许可能最终并不能真的推行下去,但就算日常观摩,也能极大的提升自己眼界。

因而自当慎重记下。

半个时辰。

扶苏已写了几十支竹片。

竹片上密密麻麻堆积着整齐划一的秦篆。

扶苏看了一遍,满意的点点头。

他感叹道:“嵇先生,当真是大才啊,若非有嵇先生点拨,我恐根本就想象不到,天下的治理之法,还能以这种方式,可惜嵇先生出现在我面前的时间太晚了,若是能早些,在大秦立国时便出现,或许大秦也不至沦落到现在地步了。”

“时也命也。”

“或许这就是大秦注定的命数。”

“且为之奈何?”

扶苏摇摇头。

他将这份竹简重新摊在案上,再度取出一份空白竹简,将上面的内容仔细誊抄了一遍,确定无误后,这才拿到火上炙烤,将上面的墨迹完全烤干,小心翼翼的将竹简合好。

他将竹简放在袖间,准备将嵇恒所说,上书给始皇,让始皇过目。

他已非是当初。

若是之前的扶苏,恐不会急于将这些东西上书给始皇,而是会想着找人商量一番,问问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只是他眼下已今非昔比,不会冒然的将自己要做的事告诉给他人。

一切当慎重从事。

不多时。

扶苏去到了咸阳宫。

在给殿外宦官说了声来意后,便恭敬的将竹简递了过去,然后站在殿外,等待着始皇召见。

时间流转。

扶苏却感觉今日时间格外漫长。

他也不知自己究竟在殿外站了多久,等宦官传令,始皇召见自己时,他都隐隐感觉双腿有些发麻了,他用手拍了拍衣角,给衣襟整理好,面色肃然的进到大殿。

刚一进入大殿,便直接躬身道:“儿臣扶苏参见父皇。”

嬴政面色如常,指尖放在竹简上,但并未急着言语,仿佛在思考什么。

见状。

扶苏也不敢打扰。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嬴政低语道,良久,他才把目光移向扶苏,问道:“嵇恒对这句话是何说法?”

扶苏顿时一愣。

一度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他的确在竹简中记了这句,但竹简上面的内容,难道不比这句话更有价值?

他心中很是费解。

不过也不敢询问,只得道:“嵇先生对这句话并无太多解释,只是说大秦想要成事,后续恐要看天时地利,不会再如过去一般为朝廷完全掌控,儿臣认为嵇先生此言有理。”

“你认为大秦需看天地颜色?”嬴政冷声道。

扶苏面色一滞,连忙道:“儿臣不敢。”

嬴政冷冷的看了扶苏几眼,最终把目光收了回来,道:“嵇恒的这些主意,太过异想天开了。”

扶苏道: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手段。”

“大秦国内陈苛良久,非大破大立能解,底层民众疲敝,不适合再有动作,因而唯有另辟蹊径,儿臣认为嵇先生所言,不失为良策,若朝廷能抓住机会,恐会一举解决挤压朝廷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弊,此当为天下之幸。”

“大秦之幸!”

“请父皇明鉴。”

“你对嵇恒的主意有这么高的看法?”嬴政道。

扶苏道:“儿臣不敢隐瞒。”

“儿臣认为嵇先生之才远超当世,即便是李斯丞相,恐也相去远甚,嵇先生所思所想,都考虑得很是全面,并不会匆忙开口,也几乎不会太过影响到底层,于民休息,且于国有利。”

“儿臣又岂能不动心?”

扶苏实话实说。

他对嵇恒的观点抱有盲目的信任。

因为嵇恒值得信任。

而且若非嵇恒相助,大秦想实现‘固本’,还不知要到何时,甚至若继续一意孤行下去,根本就固不了本,只能任由天下糜烂,继而引得天下大乱,到时举世皆反,大秦又当何去何从?

嬴政微微蹙眉。

他凝声道:“你在奏疏上写到,你想要去北原?”

扶苏心神一凛,连忙道:“启禀父皇,儿臣的确有写,眼下大秦通过‘官山海’,以及后续举措,凑集了不小的钱粮,儿臣认为当将这些钱粮及时的分发给士卒,用以笼络军心,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固本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