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朝堂的漩涡!(第2/3页)

“结合这段时间陛下的举措,以及钟先生这次的做法,臣不禁有个大胆预想,朝廷或将不断进行官员变动,直至现在主掌朝廷大政的官员全部被替换掉。”

“公子眼下就是那柄染血的剑。”

“等日后公子入主,也将直接成为执剑者。”

闻言。

扶苏脸色大变。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张苍会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

张苍脸上也满是汗水。

他同样紧张。

只是有些话却是要说明。

他咬牙道:“臣失言,但臣必须要说。”

“现在公子在朝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注定要做出取舍,杜赫这次的所为,就是在对公子进行试探。”

“因为他们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所以想借机试探公子这柄剑的情况。”

“他们不会甘于失权的。”

“若是公子这次听从杜赫的建议,定然会丢失关中不少民心,但却能揽获朝臣支持,因为对朝臣而言,地方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子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只要公子能听从他们建议,就算地方出现状况,到时他们自会出手平复。”

“相对地方乱。”

“他们更怕公子另起炉灶。”

“所以公子需要好好的想一想了。”

“现在分为了两边。”

“一边是朝臣为首的官员,他们有权有势,若得他们支持,公子日后很多事都会容易很多,只是得其利,注定要受其掣肘。”

“这在所难免。”

“只是日后想摆脱影响,恐也非短时能做到。”

“另一边是钟先生说的‘立足于民’。”

“为权势。”

“按杜赫所说去做,各大官署也定会极力配合,最终结果虽难料,但能得官员归附,顶多最终地方群情激奋时,群臣上书几句贱民太多,不懂体谅朝廷的用意。”

“若为民。”

“在这几日城中气氛达到极致时,便迅疾出手,以雷霆之速,将此事解决,不过各大官署恐未必会全力配合,因而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但大体无碍,只是会因此为群臣生出嫌隙,日后公子在朝中,恐会受到不小影响。”

“此中取舍,要公子拿定。”

“杜赫这次其实并非为了针对我,而是为针对‘钟先生’。”

“公子暗地的党羽。”

“尤其钟先生的很多观念,跟大秦官员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亦如儒墨之争一般,这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一旦最终分出了结果,另一方注定要惨惨收场。”

“我只是被殃及罢了。”

说到这。

张苍也不禁苦笑一声。

他自负才学惊人,结果在这场博弈中,完全沦为了旁客。

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只是三十几名御史中的一名,而杜赫则是位列九卿,自不会把自己放在眼中,针对钟先生,并非是因其显赫身份,仅仅是因长公子乃世人认为的‘储君’,而长公子又对钟先生这么亲近,自就引起了这些人的忌惮跟不安。

这场针尖对麦芒的博弈中。

蒙毅才是最大输家。

之所以钟先生选择针对蒙毅,以及杜赫不开口求情,主要就是蒙氏一族跟长公子走的很近,一来对是长公子的‘自己人’下手,自不会引得杜赫等官员激动,二来也是削弱了长公子在朝堂的影响力。

杜赫自是欣然接受。

不过正如钟先生所说,蒙氏家族显赫,就算这次被免黜了,用不了多久,依旧能重新起来,廷尉府之职,早晚会是蒙毅的。

所以无伤大雅。

只是……

张苍看了眼扶苏,心中哀叹一声。

他根本没想卷入这些纷争,结果稀里糊涂就卷进去了,现在倒好,竟被杜赫直接针对了,日后就算想辩解,恐也辨不清了。

他只感觉冤!

他本就一匆忙过客,怎么就突然被站队了?

他心中也是郁闷至极。

扶苏脸色阴晴不定。

事到如今。

他又如何反应不过来?

他知道自己终究还是卷入到了朝堂的漩涡。

这是嵇恒一直极力避免的漩涡,也是他始终不愿亲自踏足的漩涡。

而今他一头扎了进来。

非是自愿。

但却无可避免。

身在长公子之位,就注定逃脱不了。

尤其这半年,他的转变如此之大,岂会不让朝廷官员心惊?

他们又何尝不想摸清自己虚实?

张苍虽说的隐晦。

但也明了。

只是一旦卷入其中,很多事就由不得自己。

他轻叹一声。

不欲在这些事情上多想。

多想也无益。

还不如尽早将关中盐铁之事解决。

他沉思了一阵,最终还是决定坚持嵇恒的做法,大秦亟需稳定,固然杜赫的建议很有诱惑,但真正的可行性并不高,正如张苍所说,底层的民众最可欺,也最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