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打草欲惊蛇!(第2/2页)

“不要抓真正的主事人,抓各家有一定实权的。”

“记得要派酷吏去抓。”

“名声在外的。”

闻言。

扶苏嘴角微抽。

酷吏?

大秦哪有什么酷吏?

不过他也大致听明白了,各大盐商铁商的主事人多半早就串通好了,并不容易套出话来,但其他在族中有一定实权的可未必。

一旦朝廷将架势摆开,再稍一威逼,恐真能问出一些东西。

就算口风严实,也会被吓得够呛。

毕竟是酷吏!

而这同样是在吓唬各大商贾。

考验的是人性。

嵇恒吹着气,淡淡道:“朝廷的一切作为,都只是在贯彻一件事,就是不顾民生,只注重查清沉船案,在不断的高压之下,一步步逼迫这些商人,不得不主动往民生方面转,以减轻承受的压力,同时让民众向朝廷施压。”

“只要商人转向了民生。”

“就意味着从暗处走向了明处,那就是商贾先沉不住气。”

“一旦商贾没沉住气,目的就会显露出来。”

“而这就是朝廷想要的。”

扶苏点点头。

他已听明白了嵇恒的想法。

朝廷不能跟着商贾的思路走,必须要从中跳出来,而商贾的想法,恐是想借民意逼迫朝廷做一些利益割舍,所以朝廷直接不顾民意,只盯着商贾穷追猛打,逼得商贾不得不犯错,或者只能主动的去引导民意,以减轻自身承受的压力。

这一切的一切。

并不在世人认为的安民跟查案上。

而在商人身上。

所以无论商贾是不是有意的,商贾都不能从中脱身,就算真是偶然的,没有商贾从中作梗,朝廷想处理起来,也会容易很多。

若真是商贾谋划的。

朝廷越是针对商贾,他们就越是惶恐不安。

而且就算商贾中有人能沉得住气。

但所有人都能沉住气?

主事者能沉住气,他们族中其他人呢?

一旦有人没沉住气。

那就意味着商贾的计划出现了破绽。

而且朝廷一直盯着,他们就算有人意识到了,也不敢私下去串联,这种只能靠自身意志力去强撑,又有多少人能撑住?

扶苏躬身道:“扶苏受教了。”

“治事先治人。”

嵇恒淡淡道:“这主要打的就是时间差,商贾敢这么做,多半跟不少官吏有串通,所以朝廷知晓此事时,他们多半也听闻了,所以继续这么按部就班,只会落到商贾的算计,因而要将商贾从暗处逼到明面上来。”

“光天化日之下,黑暗荡然无存。”

扶苏道:“先生说的极是。”

“我这就去传话。”

嵇恒点点头。

扶苏顿了一下,想了一会,神色微异道:“魏胜,你现在去通知少府、廷尉府的官员,盐铁缺失之事不用再管了,这是商贾导致的,朝廷要做的,就是将此案查清楚查明白,给天下一个交代。”

扶苏随即继续道:“同时,你去通知杜赫少府,让他立即停下一切举动,只派相关人员去怀县,彻查盐铁情况。”

“通知蒙毅廷尉,严查这次沉船案件,另外给蒙毅说明我的意见,我个人建议寻几个面相凶神恶煞、名声在外的官吏来处理,等一段时间,派几名官吏去各大商贾家走一趟,将各大盐铁商人的左膀右臂给抓到官府。”

“另外,让蒙毅廷尉再派一些小吏,时刻盯着各大商贾家宅。”

“光明正大的盯着。”

“至于盐铁缺少之事,让民众自行解决。”

“朝廷无暇顾及。”

说完。

扶苏回到了室内。

随着屋门重新闭合,扶苏苦笑一声,道:“嵇先生,我这番话若是传出去,不知会惊住多少人。”

嵇恒平静道:“你还在乎名声?”

“自古以来,评价一个为政者,几人会看一己私德?多看的是大政得失,只要最终结果得逞,亏损一些虚名又何妨?”

“名声对为政者本就是累赘。”

“惜名望而顾身者,又岂能成一番功业?”

闻言。

扶苏若有所思。

嵇恒继续道:“你其实太高看商贾了,商贾大多是一群色厉内荏之徒,当他们听到官府不顾民生,只查沉船事件时,他们的举动会比你想象的要强烈,商人大多是短视的。”

“你眼下可静下心来品品茶。”

“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听到商贾的消息了。”

说完。

嵇恒重新给扶苏沏了一杯茶。

扶苏看向茶碗中清亮的茶水,也不禁笑了笑,心平气和的将茶碗端起,轻微的抿了一口,喝完,眼睛却陡然一亮。

“这茶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