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智者不入棋局!(第2/4页)

这非他想见到的。

他做不到坚持当代的大秦国情。

但扶苏能。

扶苏就是当代人。

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大秦国情。

扶苏微微侧目。

他却是有些不解,嵇恒很早就在咸阳生活,对燕地知之甚少才对。

不过嵇恒显然不愿再出去,他自也不会再勉强。

而且嵇恒说的很对。

若嵇恒继续跟着,他们难免还是会下意识听嵇恒的想法,这样跟之前又有何区别呢?

扶苏拱手道:“扶苏受教。”

嵇恒挥了挥手,示意扶苏可离去了。

临末。

他看着扶苏空空而来,蹙眉道:“下次再来的时候,记得把这次的酒补上,这段时间因始皇一句话,让我有些心性失衡,但规矩就是规矩,不能作废。”

闻言。

扶苏面露一抹尴尬。

他在听到齐地张耳叛乱时,一时有些心乱,因而也是坏了规矩。

他拱手道:“下次一定。”

“扶苏告退。”

说完。

扶苏缓缓离开了。

走出嵇恒的庭院,扶苏却感觉浑身轻松,仿佛压在身上的一块石头,悄然间被卸下了,让他心神十分舒畅。

他知道是什么原因。

正如嵇恒所说,自己受到嵇恒影响不小,又向来缺乏自己的主见,还总是被各种指点,无形间,对嵇恒也生出了几分敬畏。

两人眼下已近乎为师生状态。

经过嵇恒的点醒,他已稍微摆正了心态,加上临走时,嵇恒让自己带酒,无形间让自己的压力又少了几分。

因为两人是交易。

交易之下,又哪有那么多情绪?

不过,他对嵇恒还是很感激的,若是嵇恒不主动点醒,他恐还会继续浑浑噩噩,始终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问题。

所谓的识事之明、洞察之力,归根结底,还是出于有自己的判断。

一味的依赖他人,只会落得盲从。

而他之前就是这般,稍微一遇事,便会急切的寻人求问,像个无头苍蝇一般,听到别人鞭辟入里的讲解,也会瞬间明白过来,认为自己洞悉了真相。

实则只是鸠占鹊巢罢了。

根本就没那能力。

因而才在朝中闹了不少笑话。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要么偏信一方,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要么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始终都没有正确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能力,当是对一些话很愤怒,但平静下来,却觉得不无道理。

甚至主动去做出改变。

除此之外。

嵇恒的豁达开明,也让扶苏很是敬佩。

若换做其他人,谁会去把道理掰碎了,语重心长的告诉自己?

只怕都巴不得自己缺少主见。

好为己谋私。

想到这。

扶苏肃然站立,朝嵇恒的屋舍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转过身,心平气和的离开了,脚步相比以往踏实稳坐了很多。

每一步都迈得十分扎实。

屋内。

嵇恒取出一块白布,放在案几上,拿出一块竹尺,在上面一横一竖的画着,在花了一盏茶的时间,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一副棋盘。

嵇恒上下打量起自己画的棋盘,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将这张白布挂在院里的桑树上,任由白布在树上随风摇摆。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我嵇恒没那么大本事。”

“我跟自己斗。”

“这场天下的大棋局,我不能再亲身踏入了。”

“一旦入了局,可就不由人了。”

嵇恒坐到了躺椅上。

他回来这半月,一直有些心神难安,只是一直没有想清楚缘由,在扶苏到来的那一刻,他陡然想清楚了。

自己入局了!

一旦入了局,见到天下如此多的黑恶,很容易就失去定心,会想着去做出改变,而一旦生出了急躁之心,就会越陷越深。

他唯有作为一个旁观者,才能始终冷静的对待一切事。

不然只会越来越看不清。

好在。

他及时醒悟过来。

他是绝对不能入局的,一旦入了局,就会产生利益纠葛,无论大与小,终究是有了,而自己前段时间对缭可等人说的话,便是明证,他九世经验过于丰富了。

有时无意间就结下了恩情。

若任由这种恩情滋长,早晚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到时自己也会失去平常心跟定力,长此以往,自己这一世跟其余九世就没了任何区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情况很危险。

哗啦。

围棋布在风中猎猎作响。

嵇恒平静的望着,他要用棋布告诫自己。

自己不能成为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