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家之不幸,国之大幸!(第2/4页)

“秦军有何惧的?”

“当年我虽你大父又不是没杀过秦人,但你要明白,现在局势跟过去不一样,秦人独得了天下,嬴政更是威望如山,这些年秦人北伐匈奴,南取百越,军队实力并未衰减多少,而今更是南北各拥兵三五十万,你真以为秦人跟那枯草一样?一把火就能灭了?”

“狂妄无知!”

“枉我过去这么器重你。”

“你就这般德行?让你平日多读书,你这书都读到狗肚子上了。”

“真是气煞我也!”

说着。

项梁已忍不住想动手。

一旁的范增连忙出手制止了。

他朝项藉使了个眼色,项藉这才不情愿的离席出去。

项梁道:“范兄,你对项藉太惯着了。”

范增笑着道:“年轻人嘛,本就血气方刚,冲动在所难免。”

“不过项藉说的其实也没错。”

“我们这些年对秦军太过忌惮了,甚至畏之如虎,若一直是这个心态,等日后真的面对秦军,恐也会十分束手束脚。”

项梁点了点头,叹气道:“我又如何不知?”

“只是形势比人强。”

“眼下我项氏,乃至整个六国贵族,都还没有做好准备,跟秦人决一死战,也实在机会不大,这才不得不隐忍,只是这些年,秦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愈发不力,这才给了我们积蓄实力的机会。”

“但还不够。”

“秦廷依旧太强了。”

“天下对秦廷的积怨也还不够。”

“我项氏只能继续等。”

范增对此颇为认可,沉声道:“项兄所言甚是,眼下的确不能风头太过。”

项梁迟疑一下,道:“那齐地怎么办?”

范增冷声道:“当年秦楚大战,齐国就见死不救,这次就让齐人自己去面对吧。”

项梁点了点头。

另一边。

韩地,颍川。

张良坐在屋舍内,屋内燃着炉火,他看着一份布帛,眼中露出一抹沉思。

最终沉沉叹气了一声。

他起身,负手而立,缓缓道:“官山海,秦廷是为谋取钱粮,大秦恐是想借此改变疲敝现状,原本此事当成为六地合作的机会,可惜随着王贲的身死,一切也就戛然而止了。”

“一松一紧。”

“却是不知对天下影响几何。”

张良抬起头,遥遥望向天穹,眼神颇为深邃。

这时。

屋外响起一阵脚步声。

张良心神一紧,在听清脚步声后,又重新坐回了席上。

“子房兄,大喜事,大喜事。”

何瑊兴奋的跑了进来,手中还挥舞着一份布帛。

“王贲死了。”

“真是天助我等啊。”

张良摇摇头,沉声道:“何兄,恐非是如此。”

“王贲之死,利的是秦。”

原本还兴奋的何瑊,脸色当即一滞,疑惑道:“子房兄,你何出此言?王贲乃天下名将,他若身死,对秦军的士气打击很大,这难道不是对我们有利吗?”

张良正色道:“王贲本就身染重疾,也早已不能外出领兵,对天下的实际影响已很小。”

“王氏父子在军中的确威望很高。”

“但有蒙恬坐镇北方。”

“王贲的病逝,实际影响更小。”

“若是拉长时间,的确对我们有利,但就目下而言,对我们并不利。”

“这是为何?”何瑊满眼不解。

张良没有回答,只是在手指上沾了点水,在案上写下了一个字,而后道:“官山海的政令下来后,六地贵族一直暗中联系,也都决定在齐地发难后,一起在各地制造动乱,让大秦疲于奔命,耗费大秦国力。”

“但随着王贲身死,其他五地恐会因此动摇。”

何瑊眉头一皱,他没有急着发问,而是看向大案,见到上面的字,脸色变了变,最终不甘道:“难道就这么退缩了?这次好不容易六地达成共识,一致兴乱,消耗秦国,这次一旦退缩,再想凝聚起来,恐就难了。”

“齐地更是会因此被重创。”

何瑊满脸不甘。

张良看着何瑊,眼神很是平静,负手道:“天下之事如此,又能如何?”

“或许秦之气数眼下还未尽。”

……

咸阳。

一连半月。

嵇恒都过的很惬意。

无人打扰。

每日就在院中照料着那点小菜,而今他的菜园,比往日又多了一些菜种。

他最看重的是崧。

即白菜。

不过秦时的白菜,自比不过后世的圆润,叶片也很稀疏,但嵇恒却很开心,有了白菜,他就可以去腌制一些泡菜了,秦朝的各种酱实在让人难以下咽。

他也实在吃不下去了。

半月时间。

王贲的丧礼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