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键所在 平复后宫稳人心(第2/3页)

外面早已进入秋冬,但御花园由阵法笼罩,依旧保持着如春的温暖,各色花卉盛开,清泉流淌,汇入池塘,雅致秀美。

大乔很长时间没有和王景这么徜徉散步,相互说话了。

她轻声叹道:“臣妾听闻原本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已经成了汉将,还杀了我朝的一员大将……陛下也知道臣妾姐妹的名声和周瑜分割不开,听到这消息,妹妹一直心中烦闷,担心会有人借题发挥!”

“还有城内的孙权,当初东吴的一些臣子,也都心中不安……”

王景握着她的手,笑道:“放心吧,朕心中明白,我等降临这方世界,等于转世重生,原世界的事情不过是前尘往事。”

“除了原世界的史书之外,你们和东吴没有任何关系,当初朕率大军南下攻打东吴,斩杀孙坚孙策,也没有什么流言议论,有朕在,无人敢多嘴多舌!”

安抚了一下大乔后。

王景双眸闪过一丝思索,“当初孙坚孙策战死,孙权投降,那些东吴臣子被安抚之后,就安安稳稳的为大夏效力,怎么周瑜一出现,这些人的情绪就波动起来了呢?”

看来在原本东吴的一些臣子心中,周瑜的分量还在孙策孙权之上啊。

当然,这也和周瑜突然出现,为汉军训练水师并斩杀夏军大将有关。若是周瑜刚出现就被夏军水师打的溃败奔逃,狼狈不堪,这些人自然不会多想。

“王忠,你去传令,让孙妃派侍女看望孙权,顺便给一些人传话,就说只要老老实实的为朝廷效力,朝廷绝对不会翻旧账……”

王景随口叫来太监总管王忠,吩咐了一下。

那些心中不安的东吴臣子,并不包括鲁肃、吕蒙、甘宁这些人,此时吕蒙甘宁等人都在军前效力,鲁肃也升任了浙西道布政使,是封疆大吏。

他们已经彻底融入大夏,不可能因为一个周瑜而动摇。

除了他们,剩下的东吴臣子能力一般,还不足以让王景专门设宴安抚,只需要让皇妃孙尚香对传几句话,问题就解决了。

王景在离开金陵的时候,无论沈翼、步骘等人多么的尽心尽责,也总感觉心中有些没底。

一回来,整个金陵都会显得稳如泰山,任何流言蜚语,暗中动荡,都自然而然的消失不见。

只是,这次王景在金陵只是稍微停留两三日。

马上还要前往中原军中坐镇。

这三日,王景没有在外朝怎么露面,准备工作全部交给高熲、虞允文等人,他在后宫专门安抚了小乔一番。让对方无瑕再胡思乱想。

……

十二月八日。

御舟、战船组成了数百艘的船队,从金陵渡口出发进入扬州,然后汇入运河水道。

“高邮湖……当年朕亲率大军,便是在此处击败隋军,夺取扬州!”

路过高邮湖的时候。

尤其是看到那条通过人力挖掘出来的数十里河道时,王景脸上不自觉的便露出了一点笑容,想到了当初的事情。

当时他率领淮军攻打扬州,不过是几年前的事情。

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已经过了许久。

那时候在自己麾下效力的将校,现在只剩下傅友德一个掌握军中大权,其他的如张璘、林仁肇、唐胜宗等人,有的战死沙场,没有战死的也都被后来投奔的名将人杰压到了下面。

王景在召集军中大将议事的时候,他们甚至已经没有了话语权。

不过王景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劳,能力不足的穆春、张归霸、张归厚、李琼等人,都封了爵位,担任各大行省的指挥使得享富贵。

王景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高熲、刘伯温、虞允文等人随着王景的目光,也看了一下当初的战场,他们都是淮军攻下扬州之后才投奔大夏的。

对王景的感慨,没有太多的感触。

不过他们也都是聪明人,知道这时候该保持沉默。

王景看了一下战场,片刻后收回了目光,现在跟在自己身边的文武将校,也不知道能不能跟随自己走到最后。

脚下的大船劈波斩浪,越过运河两侧的一座座城池,山川树木迅速的向后闪过。

王景不是伤悲秋之人。

刚才只是触景生情,稍稍感慨后,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军国大事上面。

在他返回金陵的这几天,河北的联军和明军又厮杀了几场,各有胜负,总的来说,李绩和冉闵虽然处于下风,但韧性极强。

李唐的支援不断的汇入冉魏境内,让冉魏有着继续和明军厮杀的底气。

而在汴梁。

韩信在和汉军对阵几次后,便指挥东路行营的百万兵马,联合封锁黄河的夏军水师,以环抱之势将汴梁包围。

从三个方向如潮水般连续不断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