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元璋南下(第2/3页)

至于丹阳以西的一座座小城,因为靠近前线,官府的各种措施暂时无法施行,所以西面还处于战火之后的荒废状态。

西面各个小城的不少百姓,选择了拖家带口前往丹阳。

等什么时候句容拿下,丹阳以西的土地就能开发了。

“还不错,元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让丹阳恢复元气,耗费了不少心血啊!”

王景称赞了一声。

顾雍连忙说道:“臣不敢居功,在臣履职之前,傅将军也做了许多事情,功劳还在臣之上!”

进入丹阳后。

王景收回了观察的目光,早已等在身边的张居正立刻送上了军情司从各地送来的重要情报。

军情司主事范因的实力不怎么样。

但他这些天吸收了大量的经验,早已变成了合格的密探头子,什么情报重要,什么情报不重要,看一眼就能感觉出来。

“贺若弼强攻当涂,和常遇春交手不敌,和羊侃联手才拖住对方……不愧是以勇猛著称的常十万!单凭个人实力,就堪称顶尖!”

王景先看到的便是当涂的战况。

在他得到高淳拿下的消息后,就下令让两大行营进行强攻。

贺若弼显然不敢违反他的军令。

强攻之下,以夏军的精锐程度都折损了不少兵马,不过这些伤亡,在如今的王景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些数字。

有的时候,当人坐到某个位置,所考虑的就不再是个别人的悲欢离合。

这些兵卒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

但王景眼下考虑的,是整个新生的大夏王朝,而不是一家一户。

他能做的,便是为这些伤亡兵卒提供抚恤和赏赐,赐下的军田能让他们的家人在神州世界生存延续下去。

王景的注意力,重点放在了贺若弼和常遇春的交手情况。

常遇春在历史上并非是朱元璋的元从,在明军的资历甚至不如费聚等人,但他投奔朱元璋之后,先后立下无数功劳。

在大战的时候,他经常身先士卒,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被朱元璋称赞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若是把历史上的猛将排出一个名次。

常遇春或许不如项羽、吕布、李存孝这些非人类,挤不到前十,但排在二十左右,还是有资格的。

而号称隋朝第一猛将的史万岁,连前二十都排不进去。

贺若弼勇猛不如史万岁,打不过常遇春很正常。

不过,在战场上九阶武将的实力虽然重要,但无法决定一切,常遇春再强,也终究双拳难敌四手。

挡得了四手,那六手呢?

庐江方面的夏军之中,除了贺若弼、羊侃之外,王景还派去了张蚝、吕蒙!

张蚝、吕蒙两人趁着常遇春被拖住的时候,带人击沉了当涂明军的大部分战船……

虽说没有彻底拿下当涂大营。

但庐江行营的兵马,已经可以分出一部分战船盯住当涂,另外分出一支水师顺江而下,对大胜关发起进攻了。

王景看完情报后,顺手递给了高熲。

“当涂明军水师几近覆灭,我军大胜啊,如此一来,攻破大胜关、夺取金陵指日可待!”

高熲面露喜色。

王景微微点头,说道:“贺若弼做的还不错,不过在攻破当涂大营之前,庐江行营的兵马还是不要分兵为好!”

“当涂有常遇春,金陵还有朱元璋坐镇,两人都非等闲之辈,若是分兵,就会露出破绽,给对方重点突袭的机会!”

“既然我军稳操胜券,就没必要冒险,即便几率很小,也不要去做!”

这次攻打明军,王景稳得一笔。

朱元璋和常遇春从微末中崛起,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危险大战,战场嗅觉敏锐的超乎常人想象。

当初王景得到了赵云的战场嗅觉,就能用这种嗅觉窥破一些战场迷雾,

冲阵的时候,恍如利刃撕裂薄纸,斩将夺旗,以弱胜强,表现的举重若轻,轻而易举。

若是把朱元璋和常遇春代替成王景,相信他们做的只会更好。

有了这样的觉悟,王景在正面战场上只使用正兵。

就是依靠强横的武将、精锐的兵卒,正面的推进和压制,用堂堂之阵让朱元璋、徐达、常遇春这几个历史顶尖的名帅名将只能正面和他对抗。

正面对阵,占优势的是夏军。

反之,夏军主动分兵秀操作,那就有可能被对方翻盘。

“陛下之意,臣会传给贺总管!”高熲嘴角微微颤动,拱手表示明白。

傅友德、贺若弼,都是历史上顶尖的名将,有他们在前线,还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即便是分兵,也不会露出多少破绽……

不过,既然王景下了命令,他和傅、贺几个大将便只能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