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国号(第2/3页)

除此之外,战场上缴获的兵器、战马、以及南陈剩下的一部分粮草辎重,剩下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这是相对于一个势力来说的。

想要完全清点,同样需要时间。

“羊将军,陈霸先虽然已经战死,但南陈的势力犹存,尤其是巢县,陈军兵卒的家眷,和剩下的一部分精锐都在此地。”

“还请羊将军派兵拿下此地,并立刻分出精锐,前去接收和州,严防明军常遇春所部!”

裴矩最后提醒道。

和州和金陵的重镇当涂隔河相望,此地更是从江淮进攻金陵的要害之地。如果常遇春知道陈霸先战死,肯定会选择渡河北上,先夺取和州。

和州落入明军手中,他们就会以此和淮军进行拉锯战。就算最后无法保住此地,也能挫败淮军的锐气。

“在下明白!”

羊侃神色微动,领受了对方的好意。

……

扬州城内。

上午的喧嚣刚刚平息。街道上的百姓,还残留着激动情绪,都在讨论上午汇聚在归雁宫外的淮军文武群臣。

在王景带着群臣返回扬州之后,原本驻守泗洪的沈翼、步骘等人也护送王后大乔以及后宫的其他妃子前来。

所有人都知道,王上立国称帝在即,王朝未来的重心,也会从泗洪慢慢的向扬州、金陵转移。

在拿下金陵之前,扬州便是王朝的临时都城。

扬州的地形虽然不算太好,但四通八达,属于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并且名气足够大。

充当临时都城绰绰有余。

当淮军的各路重臣汇聚扬州之后,在萧道成、沈翼等人的率领下,群臣进行了第一次劝进。

理所当然的,王景当场拒绝,称自己才德浅薄,不足以登临帝位。

至于为什么劝进的首要人物是萧道成,主要是对方率先劝进,并且还是曾经的南齐高祖,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而不久前群臣在王宫前面跪地劝进,已经是第二次了。

但凡是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三次三让。

等到第三次劝进的时候,需要发动百姓,以示天下民心归附。

这时候,无论是淮军的众多文武,还是金陵的大明君臣,都知道王景称帝在即。

归雁宫,承明殿。

此时的王景,正在召见心腹重臣。

军中的各路大将,大部分还在各地镇守,唯有裴邃、李善长、范云、岑文本暂时放下身上的事情,从各地赶到。

还有沈翼、步骘、汪广洋、谢晦、高熲、韩熙载等人位于殿内。

“王上,臣已经命民夫、工匠在城外三十里处建造高台,并封锁四方,群臣的礼仪也已经演练纯熟……如今只剩下一件大事,那便是立国的国号!需要王上和列位决断!”

高熲先出来禀报了建造祭天称帝的高台,以及称帝时的礼仪和程序。

这些事情,原本是礼部尚书裴矩的任务。

不过裴矩需要前往合肥,这些事情便落在了高熲身上,高熲乃是真正的宰相之才,处理这些事情轻而易举。

他带着礼部的各级官吏,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此时淮军只剩下一件事,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确定国号。

沈翼沉吟道:“但凡国号,要么以地名而定国号,如大秦,以世代居住秦地而得名,汉以刘邦被封为汉中王而得名……还有便是以爵名而定国号!如唐国公李渊,隋国公杨坚……”

“王上崛起江淮,若以地名而定国号,便是‘淮’字。但淮字过于偏狭,单以王号都有些偏弱,若是立为国号,更是不妥!”

众人听到沈翼这话,都暗中点头。

这话说的非常对,

王景当初自称淮王的时候,还没有全据江淮,自称淮王,有一统江淮的心思,但当淮军渡江南下,横扫四方之后。

这个王号就不行了。

而立国,更是不能把淮字考虑在内。

“如今王上拿下江东半壁,再加上江淮之地,若是以地名而定国号,莫过于楚、吴!”

步骘说道。

“楚国、吴国……同样过于偏狭,并且楚国正统还在荆楚之地,我军若是自称楚国,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韩熙载连忙说道。

此时发言的众人,都是熟读各种典籍之人。

不过他们取的国号,都是按照地名和爵位来思考,但从这两方面着手的话,国号听起来都不怎么样。

“听闻亦有以谶语来定国号之例,如忽必烈便以易经之大哉乾元为基,定国号大元,嗯,若是我军以大乾为国号,可有不妥?”

王景看着众人不断讨论,心中猛然一动,缓声说道。

神州世界,战国以后的王朝基本上都降临了,他们没有选择国号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