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托付(第3/4页)

只要指挥得当,敏锐地抓住战机,那么胜利一定是属于大明的。

吃完饭,朱高燧当面宣旨。

这次之所以不是口谕,而是正式的圣旨,是因为还带了点赏赐。

“金罗织衣一袭,杨梅、枇杷各三筐。”

可以理解为皇帝收到了贡品,吃不了或者想分享一下。

都是应季的水果,品质想来也是有保障的,姜星火不太懂这些水果的划分,但口感肯定比市面上卖的要好得多。

“走吧国师大人。”

姜星火跟朱高燧一起入宫,在马车上,朱高燧只告诉了他一件事。

——最近朱棣很躁动。

在皇宫的广场里,姜星火见到了朱棣。

确实很躁动,箭靶都扎成刺猬了。

姜星火数了数地上空着的箭筒,空了三筒半,约莫七十支箭射出去了。

射过箭的人都知道,正常人别说连射七十支,就是二三十支,胳膊和手都开始不可避免的颤抖了,因为不是随便射出去就完事了,射箭既要瞄准又要确保拉弓幅度足够。

而且,朱棣用的还是牛角大弓,寻常人能不能拉开都是问题。

现在显然是没有什么复合弓科技的,所以这种传统弓,真就是靠力量硬拉的。

更变态的是,朱棣是全身披挂齐全,明军将官制式的明光铠,包括战裙、遮臂等护具在内共重四十五斤,兜鍪重七斤,护心镜以及护颈、护肋的软锁甲重五斤,全套弓加箭袋重十一斤,腰刀三斤半,蒺藜骨朵三斤,上下衣服共八斤,通计八十多斤。

“陛下真是天生名将啊。”

这句话倒不是全吹,朱棣是真的能全副武装上战场砍人砍一天的,武力和体力如果排除朱高煦这种天赋怪的存在,那么基本上就是第一流的。

而在南京,朱棣几乎很少展现出他作为当世第一名将的风采。

朱棣摘下面甲,眸子中露出了几许难掩的凶戾。

“一想到建文这小兔崽子今天还没找到,朕就心烦得很。”

显然,朱棣的内心深处,对于自己马上要离开南京,而建文帝朱允炆依旧下落不明,有些不安。

他担忧等自己离开以后,建文帝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影响自己的统治。

虽然这种都属于马上就可以派兵剿灭,并且声称对方是伪帝,建文帝早就死了,但这种事情骗骗别人行,自己可别真信了。

总之,建文帝下落不明这件事,在朱棣心里就像是手指甲旁边的肉扎出来个刺一样,没什么大影响,但很恶心人。

“来试试?”

朱棣把弓塞到了姜星火手里。

姜星火试了试,换算不出来多少磅或者多少斤,但很费劲。

姜星火不缺乏锻炼,体质算是标准的营养摄入均衡的成年男子水平,但这把弓,也就拉开一大半就到极限了。

“咻!”

箭矢飞出,五十步上了靶。

“国师射术不错啊。”

对于文官来说,能拉开这种重弓,能在五十步距离中靶,虽然没中靶心,但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了。

因为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拿一把普通的弓,二十步能不能稳定上靶都是个问题。

显然,姜星火的武艺水平可能在武将行列不够看,但在文官行列里,那就是出类拔萃。

“君子六艺嘛……偶尔玩玩,不过也就是强身健体,跟陛下比不得。”

朱棣接过弓,又射了几箭,一边射箭,一边嘴里念叨不停。

“国师你不知道,建文这小兔崽子,让朕在猪圈里吃了好几年的猪屎,让朕夏天披着大棉被在北平闹市装疯,朕就这么忍下来了,才得了天下。”

姜星火随口吟道:“十年运道龙困井,一朝得势入青云。”

朱棣闻言一怔,躁动倒是平复了不少。

华夏的历史文化,确实在很多时候,都认为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在成就大事之前,要经历最深重的苦难的折磨,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之所不能成。

“总之。”

朱棣把弓递给身边的太监,对姜星火说道:“未来朕不在南京的这段时间,已经派人去交代了胡濙,若是有建文的消息,直接报予国师你。”

“老大心慈手软,定然是做不得这种事情的,到时候如何处置,都交由国师……若是起事了,就派兵剿灭,舆论上按下不表,若是孤家寡人,就割了脑袋送予朕。”

“好。”

不就是干脏活嘛,换老和尚来也一样的。

姜星火看着朱棣。

在他前世的历史上,明成祖朱棣,是五个冰冷的文字。

作为整个大明276年历史里都排得上号的狠人,他的名字可不仅仅代表着盖世武功,更代表着隐忍。

朱棣不仅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能够复刻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军事奇迹,在大雪天急行军后隐忍不发,包围劝降北元部落,在积蓄力量的时候,更是能常年装疯、闹市果奔、吃猪屎,这些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了给自己起兵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