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弟子(第2/5页)

“我收留不了你。”

姜星火拒绝的很干脆,又拿起茶杯。

这倒不是端茶送客的意思,而是从外面工部下属的冶铁场回城里来的时候,一路上吹了半天的冷风,肚子有点不舒服。

“前阵子刚收留了一个小乞丐,还是委了荣国公给他寻了个活计,再留个你,我没那么多心思照顾小孩。”

“我不是小孩。”朱勇有些应激似地说道。

姜星火看着他只是笑。

人都是这样的,十八岁的时候觉得十二三岁的是小孩,二十八岁的时候觉得二十岁出头也是小孩,到了后面就更不用提了,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某种自我安慰和对他人的鄙视,这种鄙视或许是不自觉的,但确实存在……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当然不乐意被人当成小孩,但偏偏年纪大的在这种互相之间的社会关系里,往往是掌握更多资源和主导地位的一方,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自然是无可奈何的。

这时候,姜星火又想起来被他收留的那个小乞丐,说是在天界寺出家为僧了,又因为人机灵,最近被派给日本那位来大明出家的内亲王,一同前去江南的手工工场参观,同行的还有琉球王子、吕宋留学生等人,都是从国子监里选出来的外国友人。

朱勇旋即颓丧了起来,说道:“我想上战场,但父亲不允。”

姜星火这时候放下茶杯诧异问:“现在还哪里有仗打?安南都打完了,怎么,要调到北边去?”

“想去海外,听说汝南郡王刚立下了大功,差不多是灭国之功,给大明在吕宋新建了一个宣抚使司。”

朱勇顿了顿,旋即道:“我听说舰队在港口修整的时候,国内会派通讯的船只去寻舰队,下次我想跟着去。”

此前姜星火把朱高燧的请求通知给郑和便是这种途径,看来朱勇的消息倒是挺灵通。

也难怪,毕竟朱勇本来就是顶级勋贵家的孩子,又在军校厮混了这么久,肯定消息灵通得很。

“所以你父亲不允许你去?”

“是。”

朱勇很沮丧,因为征安南,出发的时候他本来领到了带领骑兵在富良江北进行侦查的任务,这是极容易出彩的活计,可惜因为朱能病重,他也只能放弃了。

当初的三兄弟,朱勇、徐景昌、张安世,如今徐景昌袭爵了定国公,在江南负责进出口贸易,一手拿着皇室、宗室、勋贵的钱,一手赚着日本、安南、朝鲜、占城的钱,求他办事的商人官员士绅不晓得有多少,可谓是风光无限;而张安世则是从军校退学了,看来是熄了从军的心思,这也不难理解,他姐姐和他姐夫都没什么军方的资源,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讲,他的身份进入军队,反而是负效果,而与之相反的是,朱高炽在庙堂中则拥有着恐怖的能量,这种能量甚至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无可遏制的膨胀着。

唯独朱勇,一年过去了,似乎还在原地踏步,这不禁让他倍感失落。

“我是你父亲我也不允。”

姜星火笑笑,说道:“去海外的都是家里不受宠的子弟,想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对你,你父亲一定是自有安排的。”

“国师也不愿意开罪我父亲吗?”

姜星火认真解释道:“海外很危险,除了战斗,还有随时可能吞没舰船的风暴、令人水土不服的环境,以及可能根本没有解药的古怪病症,你还太小了。”

朱勇敏锐地抓住了姜星火话语里的漏洞:“所以国师是想帮我的,只是海外太危险了,才不让我去。”

“是。”

姜星火倒没什么被他拿住话柄的意思:“我支持你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你现在还不能完全替自己做决定,所以方方面面思虑周全些总是好的。”

整个明军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从表面上看当然是整体,但燕军有燕山系、蔚州系、大宁系、河北系,南军里面也有很多派系,甚至用“南军”这个词来描述除了燕军以外其他大明的军队都是极度不准确的,譬如那些松潘精骑,还有塞王们的部队,很难跟“南”靠上什么边,而各大地方都司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内部更是盘根错节,根本理不清楚。

譬如现在正在当安南国太上皇的李景隆,他手下依旧驻扎在安南国境内的部队,区区几万人,就起码可以明确划分为五个派系之多。

“那国师帮我寻个差事吧。”

看着求职求到自己头上的学生,姜星火问道:“现在在军校里都学什么?”

朱勇大约也意识到这时候是到了关键时刻,乖乖回答道:“《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还有多久结业?现在结业标准改了吗?”姜星火有段时间没关注大明军官学校的事情了,故此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