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走向决裂(第4/5页)

但如今不管是百姓,还是商人,都是非常积极的配合,而没有任何抱怨或者恐慌。

司马光、王安石他们都对这个现象感到好奇,经过一番打探,这才明白过来。

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判决是大庭长为了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你是为我的利益而战,那我当然是要支持。

就这么简单。

……

然而,这消息很快就传到河北,这场官司由于中间间隔很久,所以是有充裕的时间,在各地发酵的。

如果与辽国开战,这河北一定是重灾区,要知道在此之前,两边百姓可都非常厌战。

但如今这消息传到河北,却导致河北警民士气高昂,没有什么叫苦连天,河北百姓是积极配合皇家警察的工作,如果辽兵南下,他们必须马上到指定的地方避难,可谓是警民一心。

这令范纯仁和苏轼都是瞠目结舌。

其实他们二人的主张,也是更偏向韩琦、王安石、司马光他们,认为此时不是与辽国开战的时机。

那边西夏都还僵着的,虽然局势对宋朝很有利,但要不解决西夏,宋朝只能用一半的兵力去对付辽国。

“我们这位大庭长,真是非同小可啊!”

范纯仁看着百姓主动帮助厢兵团修建防御工事的场景,不免都心生感慨,“这一个判决,仿佛令大家的精气神都焕然一新。”

苏轼笑道:“他的高明之处,其实不在于最终的判决,而是在于事先的宣传,他以捍卫百姓正当权益的名义,抵制辽国入侵,自然也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如果能够度过这一道难关,公检法必将更深入人心,试想一下,就连面对辽国,公检法都如此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将来谁还会质疑公检法?”

范纯仁点点头,又问道:“但问题是能否度过当下这难关?”

苏轼道:“我始终不认为现在就是与辽国开战的时机,这将会打断我朝上升的势头,但是我也了解张三,他也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或许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的。”

……

就连宋朝大臣都对此判决,感到如此惊讶,可想而知,辽国方面更是没有想到。

其实事先辽国探子将这消息传到辽国,但辽国不以为意,认为宋朝就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安抚一下臣民,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想得很简单,随便你们怎么判,你总还能让我们辽臣去受审吧。

但是他们是万万没有想到,宋朝方面竟然敢冻结给他们的岁币。

这就无法给予理解,拿着我们的利益,去安抚你们的百姓,你们在想屁吃啊!

这令在幽州与韩维谈判的辽使团,感到是极为愤怒,气得他们直接冲到宋朝使臣居住的使馆里面。

“好啊!好啊!”

萧禧咬牙切齿道:“我们诚心诚意在此与你们谈判,你们背地里竟然谋划撕毁澶渊之盟。”

韩维是语气平淡道:“不瞒诸位,我也是刚刚知晓此事的,我所得知的消息,我朝并无撕毁澶渊之盟的打算,这只是我们大庭长的判决,诸位应该听说过我朝的司法改革。”

萧禧怒斥道:“尔等休要在此狡辩,倘若岁币少一文钱,我们都绝不会罢休的。”

韩维苦笑道:“诸位要认为我是在狡辩,那我也无话可说,但如果你们想要解除对岁币冻结,这唯一的办法,就是上汴京最高皇庭进行上诉,反正这事我是管不了。”

“你说什么?”

萧禧一拍桌子,双目瞪如铜铃。

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在羞辱。

韩维摇摇头道:“我无疑与各位争吵,我只是非常诚恳的告知各位,这解决之法。”

“好好好!”

萧禧指着韩维道:“我们一定会去汴京的,到时候我们的士兵会挥着大刀,骑着战马进入汴京城,届时我们真要看看那位大庭长,是否长着三头六臂。”

韩维将一个包袱放在桌上,拱手道:“那韩某就在汴京,恭贺各位的大驾。”

辽使皆是一愣。

这宋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狂妄了。

“告辞!”

韩维拱手一礼,便带着人出得使馆。

刚刚来到馆外,他便言道:“只要那张三还是大庭长,我就绝不会再出使他国,终有一回,我会被他害死的。”

上回他出使上京,张斐前往大黄平谈判,一个误会差点让两国打起来,害得他差点回不去了,这回又是如此。

他还在留这里跟辽使纠缠,结果张斐直接将岁币给冻结,这还谈个毛啊。你要这么判,你通知我一声行不行,简直不将我们使臣当人看。

这再一再二不再三啊!

韩维是下定决心,再也不干这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