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3/4页)

萧素听罢,心中暗笑,看来这小子就只是嘴硬,到底还是非常忌惮我军。点头笑道:“阁下的话,我是非常认同,我们这回也是带着诚意而来,希望划定一条清晰的界限。

我们希望能够依据蔚、应、朔三州分水岭土垄为界,如此可以避免再出争议,到底人为的界限,轻易改变,但谁也移不走这山河啊!”

张斐小声向吕大忠问道:“土垄是什么意思?”

吕大忠道:“下官也未知这土垄在哪?”

张斐道:“我问的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吕大忠解释道:“意思就是垒砌的土堆,就好似民间用这土垄来做两家田地得分界线,在边界也常以这种方式表明界限。”

张斐点点头,又向萧素道:“关于领土,兹事体大,不能草率行事,阁下所言土垄,我们都尚不知情,要不这样,我们去实地看看,到底这土垄在哪里,然后再多讨论。”

萧素点头道:“如此甚好。”

今日会议便到此为止。

回到休息的住所,吕大忠便立刻向张斐道:“张检控,万不可答应他们的要求。”

张斐问道:“为何?”

吕大忠道:“在此地,本就是有明确的界限,哪怕我们吃一点亏,就是退一步而来,我们在他们所谓‘争议’的地区,也有修筑了壕沟,这是当年韩相公要求的,他们现在要求依据分水岭土垄划定,其目的就是毁掉之前的边界,此地这么多山地,他们可以趁机蚕食我们国领土。”

张斐点点头道:“但他们说得不明不白,我们也难以反驳,所以,必须得先知道他们的具体划定方案,然后才能够逐一反驳。”

这就跟打官司一样,得先问清楚,才能去反驳他,他不说清楚,你的反驳就是苍白无力的。

到底这古代划分边界,并没有说划到一草一木,而且这里确实有着大量的辽人,这其实是一个很尖锐的辽人。

关键你就赶不走这些辽人。

……

接下来,就是去实地勘察,看看辽使口中的土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结果一行人在各个山岭间转悠七八日,愣是没有找到那所谓的土垄。

这尼玛可就尴尬了。

说实在的话,张斐也没有弄明白对方唱得是哪一出。

还是说,他们真的就是随便说说。

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我不尴尬,尴尬地那就是别人。

再次回到大黄平,萧素马上就改口,强调自己的意思是,以蔚、应、朔三州的分水岭为界限。

土垄?

什么土垄?

我有说过这话吗?

张斐也懒得与他们计较,而是面色严肃道:“我之前就说过,我们此番是带着足够诚意来的,希望能够划清边界,减少误会,能让两国结万世之好,也是为求造福后人。”

萧素立刻点头道:“我们也是。”

“但是我完全感受不到贵国的诚意。”

张斐道:“我之前就说过,领土之事,对两国而言,都是兹事体大,可不能嘴上说两句,也不能随便图纸画一画就定下,必须是要实地考察,然后再做最终定论。

但若是以分水岭来划的话,就说我们两国在这附近的边界,地势是极其复杂,山头林立,河道蜿蜒,我们就是光考察可能都得花上一两年之久。

这根本无法立刻解决纷争。”

说到这里,他便拿出一份文案,“这是我朝根据牒文记载,所制定的划界方案,是有着非常清晰的边界划分,还请诸位过目。”

“哎!”

萧素是接都不接,直接伸手拦住,道:“既然阁下强调诚意,倘若连一两年都不愿意等,那又何来的诚意?”

张斐悬在半空中的手,顿了片刻,才慢慢收回来,心想,难道他们也想拖着?不会这么巧吧?试探性地问道:“所以贵方愿意就这个问题,谈上一两年之久?”

萧素反问道:“要是一两年能够划分清楚,怎么也比争吵数十年要好吧。”

张斐皱了下眉头,思索一会儿,“这事我们还得慎重考虑下。”

萧素是胸有成竹道:“那我们就择日再谈。”

“嗯。”

这出得大黄平,吕大忠便焦急地向张斐,“张检控,小心中计啊!”

张斐问道:“此话怎讲?”

吕大忠道:“这些北人显然是希望能够拖延时日,而不是想打算立刻解决这边界争议问题。”

张斐点点头,道:“这我也看出来了,但你认为他们是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拖下去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吕大忠警署地回答道:“我认为这可能还是跟我军在熙河的拓边有关,如果立刻就商定边界,那么他们就没有理由在这里驻扎这么多士兵。如今他们就是以此为由,在这里增兵,这必定是会增加太原府压力,我们也只能从府州那边调西军过来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