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内忧外喜(第2/4页)

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士绅一体。

……

对于朝廷而言,法案已经颁布,粮食也已经在运输的过程中,现在就轮到工部表演。

工部尚书曾巩近日一直都没有露面,因为在外东奔西跑,心里也将王安石骂了半死,真是每回升迁都能遇到棘手的事。

其实直到现在,工部也没有一份完整的方案,因为这些工程,也不是说随便乱来,还得将钱花在刀刃上,朝廷本就不富裕。

但是由于朝廷规定,必须用税币买粮食,没有足够时间让他们筹备完善,许多百姓都在等着朝廷的赈济计划。

于是,曾巩只能先启动部分工程,其中就是以公检法的建设和年久失修的河道为主。

工程刚刚定下,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就是一拥而上,只要给钱,再苦再累,咱也干,况且这工钱还不少。

如今早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时期,要不是去年税收的少,百姓早就叫苦连天了。

而且这一回,那些厢兵也是第一回以建设团的名义参与工事,不过这回他们比较轻松,主要是指导和管理,干活的全都是百姓。

……

今日文彦博与吕公著相约来到郊外,一方面散散心,另一方面,视察一下灾情,二老沿着快要枯竭的河道缓缓往前行去。

“晦叔,你们家是什么情况?”

文彦博笑问道。

吕公著摇摇头道:“多半也是不愿意,谁家都有存粮的习惯,身旁要是没有粮食,心里都不安。”

他们吕家,那绝对是朝中响当当的大世家,家里的粮食是取之不竭啊!

“那也不是。”

文彦博道:“你看君实,有一回年底,我都见到他家仆人急匆匆地跑去买粮食。”

吕公著赶忙道:“这朝野上下,又有几个能够达到君实,还有赵相公他们那种境界。”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不瞒文公,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仓库税也并不过分,不就是将粮食换成钱么,如果大家都将粮食放在粮铺里面,随时都可以去买,那不一样吗。”

文彦博笑道:“你当那些大地主的田地是上哪得来的,不就是靠着天灾,拿着少量的粮食去兼并土地,要是将粮食交给粮商,他们还怎么去兼并土地。此外,他们心里也不相信朝廷,所以他们肯定会抗争到底的。”

吕公著问道:“不知文公怎么看?”

文彦博道:“官家的顾忌,倒是没有错,但不该就是太激进了一点,总想着一劳永逸,可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关键这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官家那边,如果这旱情拖久一些,他们必然还是会想尽办法,将旱情归咎在官家头上,到时腹背受敌,官家可就难受了。”

吕公著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文彦博沉吟少许,道:“尽量两边都不得罪,都得应付好,倘若真出个什么事,我们也能够站出来,调解其中纷争,不至于让国家失控。”

吕公著稍稍点头,忽闻对面传来敲敲打打声,偏头看去,只见对面二三十百姓,忙得是热火朝天。

文彦博不禁问道:“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好像是建警署。”

“这里也要建警署?”

文彦博突然问道:“对了!他们这是要修多少警署?我们政事堂都还未有得到工部的上报。”

吕公著道:“主要是因为百姓等着粮食救命,而工部现在也没有确定最终计划,才没有先上报政事堂,但我听子固说,整个京畿地,估计是要修一千家警署,河北也差不多,淮南等地少一点,但也有六七百。”

“多……多少?”

文彦博震惊的看着吕公著。

吕公著点点头,“反正他得到的命令是这样的,这回公检法与官府是要彻底分开了。”

这是纯粹的物理分离,就此时而言,大多数公检法的官署,都是将以前的一些官署改造过来的,甚至共用。

但是公检法的制度和以前大不一样,用起来也是很不方便。

如今借这个机会,重新建立一整套,而且是为公检法量身打造。

文彦博道:“但也不需要那么多警署。”

以前一个县城也就是一个县衙。

吕公著道:“主要是分署多,临近码头,乡村都得建。”

文彦博立刻反应过来,这就是要全面接管乡村,目的当然也是要削弱乡绅、大地主,道:“但是有这么多人吗?”

“如今警署最不缺的就是人。”

吕公著道:“警署对于皇家警察的训练是从未停止过,每个月都有新得皇家警察加入,但全都是从三衙里面转来的,故此再多也不增加朝廷的负担,我看官家是打算将皇家警察打造成一支平时可以维护治安,但关键时候,也能充当士兵,上阵杀敌。如今京东东路就是这么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