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弹劾蓝玉谋反(第2/3页)

“如今我大明疆域广阔,数以万万口计,自当严明律法,当以法束之,依法行之。”

“然凉国公蓝玉,身为国公,带头破坏法度军规,蔑视朝堂,行这大逆不道之事,必然是包藏祸心,意图行谋反不轨之举。”

“臣认为,当立即收缴凉国公蓝玉之兵权,命其速速回返京师治罪。”

奉天殿上,詹徽慷慨陈词,高声郎朗,对蓝玉的行为大肆抨击。

其他的官员们颇有些面面相觑之意,别看詹徽拿此事做文章,实际也有文武之争的意思。

况且凉国公蓝玉做的这事,确实是违反了大明律法。

在前些日子的朝会中,太孙一言再言,当以法治国,现在詹徽就相当于现学现卖,用来攻击蓝玉。

其实大家都明白,詹徽这番话,多少是有公报私仇的意思在里头。

不过蓝玉作为淮西勋贵集团的领袖,在朝堂上也是有人的。

靖宁侯叶升站了出来。

他是蓝玉的亲家,曾经平乱安南有功,在朱高炽治理安南后返回京师。

现在蓝玉被弹劾,他自然要为蓝玉说话。

“陛下,臣认为詹尚书所言有些不妥之处。”

朱元璋在龙椅上,面色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淡淡道:“有何不妥之处,你且说来给咱听听。”

其实朱元璋对于蓝玉并没有什么好感,如果不是大孙拦着,老朱早把蓝玉给弄死了。

不过詹徽的那番弹劾,虽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但确实是按照大明律法来说。

即便是朱英,现在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站在朱元璋旁边听着。

前些日子因为江浙一些贪官的事情,朱英就表示过要以法治国,按照大明律法严惩不贷,现在詹徽拿这话来,就相当于堵太孙的嘴了。

法,是朝廷的威严,是皇权的延伸。

随着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律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即便这法掌握在朱英手中,但朱英也不能轻易的去改变,不是不能,而是不行。

随便的去因为某个事情去改变律法,只会让律法失去原本的威严,从而更多人不加以遵守,自然乱子更大。

当然,这也要看靖宁侯叶升有个什么说法。

“禀陛下,凉国公蓝玉违法乱纪之事虽是事实,但也是属于紧急之事。”

“军报中明确讲述,凉国公之所以征召天竺士兵三十万以练,实属无奈之举。”

“如今帖木儿军多得半壁天竺,以仅百万天竺兵为奴,以压我大明之兵。”

“我大明将士虽勇,然百万之数过于庞大,一战下来,必然我军损失极大,而对于帖木儿军来说,奴兵随地可征,且那天竺人口近万万,兵源众多,取之不尽。”

“在此等情况之下,凉国公为减少我明军将士损失,才得以行召兵之举,未先行上告朝廷,实乃是军情紧急,随时有开战之危,这才出如此下策。”

“詹尚书不问军情,不言利害,只看表面情况,而不理战局状况,便加罪于凉国公之身。”

“京师谁人不知,詹尚书于凉国公曾有私仇旧恨,这分明是詹尚书挟私以报。”

“前数月,凉国公征真腊,暹罗之兵,也是向朝廷报备过的,显然是这次情况危急,才不得已如此行事,还请陛下明鉴。”

靖宁侯叶升还是有几分口才的,至少能够把詹徽说的点反驳回去。

原本像是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许多大臣都来发表自己的建议,只是詹徽作为吏部尚书,陛下宠臣,弹劾的又是太孙外戚,大明国公。

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与进去的,一个不好两边没事,自己却被当了炮灰。

因此奉天殿上是安安静静,大家都安静吃瓜看戏,坐观叶升斗詹徽。

“胡言乱语,本官依法行事,何有公报私仇之说,巧舌如簧之辈,我看你分明是为蓝玉开脱。”

“私心藏祸,不顾我大明将士之生死,只为满足自身所需,你这是尸位素餐。”

“汝乃蓝玉姻亲,本官观你与那蓝玉实属沆瀣一气,里应外合,应当速速查明,是否相互勾结,里应外合,意图不轨。”

“詹徽老儿,信口雌黄,肆意行污蔑之举,本候看你是皮痒痒了,想要有人给你松松筋骨不成。”

“叶升小儿,目无尊卑,你当真以为老夫好欺负不成,今天非得让你尝尝老夫的厉害。”

詹徽和叶升越发的针锋相对,直接是破口大骂,以至于要演变成全武行。

当然,詹徽是打不过叶升的,他撸起袖子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这里是朝堂。

叶升气极,他本就是武夫,哪里能受得了这般挑衅,当下就要给詹徽那老胳膊老腿干上一下。

不过叶升旁边的武官们赶紧把他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