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莫斯科大公国(第2/3页)

王虎劝说着道。

他这话也是没错。

大明不管对于哪个国家,即便是在颠覆社会结构,但对于王室,从来就没有斩尽杀绝过的日子。

哪怕是现在的本雅失里,大概率也是圈养在京师,而不是直接处死。

包括倭国的足利义满,倭王王室,安南王室,占城王室。

“没必要了,我都已经这把年纪,大半截身子都已经埋进了土里,还不如来个慷慨赴死。”

“你还是拿我头颅,换取功劳吧。”

“这样也好,既然你是大明太孙的人,想来回到京师也是一番富贵,我也不用担心你了。”

“倒是还想拜托你,往后能够对我的后人照顾一二。”

李成桂请求道。

但王虎拒绝了。

“不用如此大王,还是好好活着吧。”

李成桂只剩下苦笑。

这时,远方传来了马蹄声,明军已至。

李成桂自然没有抵抗的意思,麾下的将士也没有,见到明军,直接就降了。

……

洪武三十四年,十月十八。

高丽,倭国,尽皆归附于大明。

设原倭国四行省后,再设高丽承宣布政使司。

高丽的疆域并不算大,直接设一个行省也就差不多了,没必要搞出几个行省来。

由于一下子增加了广阔的疆域,也让现在的大明颇有些消化不良的感觉。

主要是新的疆域需要派遣更多的官员前去进行管辖,治理,还有教化。

原本不断增添的官职,现在朝廷又只能再度进行增加。

尤其是原倭国地区,需求的官员数目更是多不胜数。

还有占城,真腊,暹罗。

大明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了候补官员,所有的候补官员,都直接安排出去了。

教化这块,更是直接开放,但凡是在大明取得秀才功名,愿意去到任何一国担任学堂老师者,都可以全免路费,并且还有大量的福利补贴政策。

朱元璋都有些庆幸,当初大孙大搞学堂教育,让读书人的数目不断上涨,否则现在朝廷哪里能够有这么多的官员去填补这些地区。

虽然战争不断,但实际上大明的兵力并没有太大损失。

在粮食上,冬季都能种植水稻的南洋,这就不算是多大问题。

现在南洋大开发,大量水利设施和稻田被开发出来,一年三四熟的情况下,源源不断的粮食不断的运往南京。

而在南京,又通过火车把许多粮食运往西部,乃至于草原。

可以说现在的草原,完全就是靠大明养着的。

曾经那些扭扭捏捏,实在没有办法才投降大明的部族,现在只剩下两个字:真香。

他们已经完全不需要担心今年的冬季怎么过去,或者又想着今年的冬天会死去多少人。

除了一些曾经的草原贵族心里有些愤愤之外,大的局势很是安稳。

在这个年代,谁能给上一口饭吃,谁就是爹,亲爹。

当年朱英搞群英商会那么厉害,还不是靠着高产作物,否则再多的钱财买不来粮食,又能有什么作用。

大明现在已经正式立法,但凡是对粮食类,军用类等一系列物资进行囤货居奇者,皆以罪论处。

至少都是三年劳役起步了。

现在大明赚钱的路子多得很,这些属于大明的禁忌,大部分的商人基本上不会去碰。

拿命挣钱,那也得有命花。

现在也没有所谓的边关说法了,整个草原都已经算作大明的疆域,所有的牧民都将会被编入大明户籍,享受跟大明百姓同等待遇。

在大明内部,现在最兴盛的产业,莫过于火车铁轨,石炭开采了。

随着蒸汽机的不断产出,对于石炭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催生出了许多专业的勘探人员。

大明律,但凡能够发现未曾记录在内的石炭,将会根据储量大小给予奖励。

其中最低也是二十万宝钞起步。

大量的宝钞的砸入,直接缔造了勘探人员的兴盛。

在大明的角度上来看,二十万宝钞,乃至于几十万宝钞并不算什么,但是一个石炭矿,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

实际上在现在的草原,已经有不少的石炭矿被陆续发现了。

因为朝廷人手不足的关系,现在很多石炭开采的工作,都是外包给商人。

以竞价,相当于后世投标的方式。

对于商人来说,开采石炭矿,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即便是要花费不少钱财,但赚到的只会更多。

而对于朝廷来讲,则是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控制了经济成本。

如果所有的矿藏都是让官府负责,恐怕会更加麻烦和凌乱。

随着十一月份的到来,草原北部已经开始被冰雪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