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大明第一守将(第3/3页)

天微微亮。

蒙古大军就发起了新一轮的死亡冲锋。

之所以这么赶,是很多部落想趁着阿巴噶部他们抵达之前,就将明军大营给破了,这样哪怕是先前说好的,也算不得数。

毕竟明军大营都已经攻破了你们再赶过来,又有什么作用。

然而第二天明军大营的情况,让蒙古大军有些傻眼。

他们看到在明军大营前,莫日格勒河的豁口,大量的尸体,有人的,有马的,都被堆积了起来,形成一米多高的尸墙。

原来,这个提议是在昨日黄昏时,耿炳文提出来的。

耿炳文最初守卫长兴,功劳最大,朱元璋排列功臣,将耿炳文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

而本身来说,耿炳文并不是像徐达,常遇春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帅才,但他最大的长处,就是在于防守。

他可谓是大明第一守将。

在昨日,朱樉心气低迷,下令聚集的粮食的时候,耿炳文看到草原上数之尽的尸体,当即想到了应对蒙古骑兵的策略。

他将这个计策告诉了朱樉,立即得到朱樉的大力支持。

趁着夜色,大量的明军士兵进入到战场之中搬运尸体,堆积尸墙。

这个时期,蒙古人大部分因为营养不良的关系,都是有夜盲症的。

而且他们包围了明军大营,并不觉得明军能够趁夜突袭而出。

其实负责值夜的蒙古骑兵有一些发现,只是他们认为明军只是在收敛自己士兵的尸体,反正蒙古大军已经把守了各个出口,这么多明军不可能跑得出去。

所以发现了一些异常,也没有进行上报。

朱樉派出了两万多士兵,偷摸的搬了一夜,期间还十分担心被蒙古军发现端倪,特别准备了骑兵,步兵随时掩护。

结果都差不多天亮了,蒙古大军那边都没有反应,这才放下心来。

“把他们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如果本王能够活着回去,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将由本王赡养。”

朱樉的话,让明军大营的士气高涨。

当然这样的承诺并非是朱樉想出来的,而是耿炳文的建议。

一辈子都在战争里渡过的耿炳文,非常清楚要怎样才能提起士兵们的斗志。

此时朱樉非常庆幸父皇的安排。

如果没有长兴侯耿炳文在,恐怕他连一丝生还的希望都看不到了。

而有了尸墙的阻挡,这意味着又能多撑一些时候。

能多一天,就多一份希望。

别看尸墙只有一米余高,甚至还没一人高,站在尸墙旁都能看到对面,但就是这样的防御,对于蒙古骑兵是非常好的限制手段。

要知道最初的秦长城也就一米多高,这对于马匹来说是一道不小的障碍。

虽然尸墙并不高大,结构也不坚硬,但它足以使马匹停步,从而阻止骑兵快速进攻,让明军火绳枪得到有效的发挥。

尸墙的出现让蒙古军很头疼,原本以为可以轻松解决明军,没想到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但也没有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冲锋。

因为是急行军的关系,所以蒙古大军并没有准备攻城器械。

北元是有一些攻城机械在鞑靼部手里,可是谁会去想在草原上拖着攻城机械行军,谁要是提出这个建议,绝对会被所有草原人耻笑。

而同样的,他们之前缴获的火炮也不能用了。

茫茫草原,也没东西给他们制作。

第二日的战况虽然依旧惨烈,但有着尸墙作为掩体的明军,还是牢牢的守住了防线。

在黄昏,蒙古大军退兵的时候,他们只能无奈看着明军士兵又跑出来拖尸体。

阿鲁台当即让骑兵射箭,可大家又不是瞎子,蒙古军一动,明军士兵们又跑回去。

等蒙古军往后撤,他们又继续跑出去拖尸体。

眼看着好不容易冲开的尸墙又被加厚了,这让蒙古各首领极其无语。

阿鲁台都气得大骂:“这些卑鄙的明人,无耻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