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难道本王将要葬身于此吗(第2/3页)

他们要依靠火炮,直接对明军阵地进行打击。

所幸的是,蒙古军的火炮数目并不多,大约也就一百多门,这些火炮基本上是缴获明军的战利品,现在用来攻打明军。

朱樉牙关紧咬。

即便是一百多门,对于明军的杀伤也非常大。

因为明军比之蒙古骑兵要更加的密集,这样落下的火炮也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但朱樉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蒙古军的火炮轰击而出,炸在明军前线的阵地上。

这一刻蒙古人的残忍展现无遗,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军队的伤亡,落下的火弹无差别的轰杀明军和已经冲进明军防线的骑兵。

明军的伤亡在这一刻明显飙升,巨大的声响让明军将士也有些崩溃,哪怕是督战军官不断的大喝,也止不住防线的溃败。

这个时候,朱樉还是冷冷的看着。

大量的明军步兵堆积而上,不顾炮火的轰击跟蒙古骑兵展开贴身之战。

这些蒙古骑兵并非精锐,在面对穿戴甲胄的明军步兵无法做到有效的杀伤,他们的冲锋之势一旦停下来,就只能陷入僵持。

后方的蒙古骑兵也因为前方骑兵而减弱冲锋,毕竟他们不可能怼自家骑兵的屁股。

消耗了大量骑兵的蒙古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第二波精锐骑兵启动。

这些骑兵比之先前的骑兵完全不同,哪怕他们没有着甲,但是就身材上也不一样,而且他们的战马,显然要比之前冲锋的骑兵更加健壮。

他们才是真正能够跟明军交战的蒙古铁骑。

这些骑兵临近明军营地后,并没有直接冲击,而是采取了蒙古最为流行的打法,迂回射击。

箭雨从天而降,给明军带来了巨大伤亡。

密密麻麻的箭雨完全没有停歇的意思,前面射箭完的蒙古骑兵左右散开,后面的骑兵接力抛射。

当年成吉思汗就是用这样的战术,横扫中亚,荡平欧洲。

此时此刻,朱樉也知道不能等下去了。

“传令,骑兵出动。”

“遵命。”

大明有两万具装骑兵,便是先前对抗帖木儿,在西域,在吐蕃横推无敌的骑兵。

这两万骑兵被分成四股,三王各领五千,还有五千则是在朱元璋的大营里。

朱樉手里的王牌,就是这五千具装骑兵。

当然,朱樉手里可不止五千骑兵,否则还打什么草原,在抢夺呼伦贝尔的战马后,朱樉手里的骑兵数目已经是超过三万。

在朱樉的军令下,三万骑兵分成两股,由重骑带头,从左右侧翼对蒙古骑兵发起冲锋。

浑身甲胄的他们根本不害怕箭雨,就算是麾下战马也是披甲。

火绳枪不断开火,大量的蒙古骑兵被射杀。

他们强势冲破蒙古骑兵的阵型,犹如两把尖刀一般插入敌人的心脏。

明军前线的局势因为骑兵的加入而大有改变,大量的蒙古骑兵死亡,胜利的天平似乎朝着明军而来。

然而,在明军具装骑兵手里吃过亏的蒙古人怎么没有防备。

当初,正是因为傅友德率领了具装骑兵,直接冲垮了北元仅八万铁骑,这才导致北元的实力锐减,皇权的威严动摇,从而导致鬼力赤反叛,杀死了北元皇帝额勒伯克。

在明军骑兵肆虐战场的时候,蒙古军这里同样有两万骑兵冲锋而出。

这是蒙古的重骑兵,他们同样披着甲胄,虽然没有具装骑士那般精良,但也是属于真正的重骑兵。

最主要的是,他们手里拿着的,并非是弓箭弯刀,而是狼头棒,铁锤之类的重型武器。

这一支军队是鬼力赤特别打造的。

在北元的手中,自然有不少的匠人,这些工匠现在到了鬼力赤的手里。

应对具装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钝器的捶击。鬼力赤自己是想不到这样的应对方式,这些方法,是那些投靠了蒙古人的汉人所教。

虽然这些重型武器看上去有些简陋,许多干脆就是铁块里插上木棍,但它们的杀伤力不容忽视。

这些骑兵进入战场后,直接就朝着明军的骑兵冲击而去。

他们身上有甲胄,火铳并不能造成太大的伤害,但他们的战马可没有受到保护,明军骑兵反应迅速,直接射马。

倒地的重骑直接就废掉了,只不过虽然效果显著,但还是有不少重骑凭借着冲锋之势靠近了明军骑兵。

被黏住的明军骑兵只能跟蒙古重骑展开对战,这个时候火绳枪的装填速度就限制了明军骑兵,往往只能在开一枪后,就要拿出长刀。

即便明军骑兵是多股小队协同,但奈何蒙古骑兵太多了。

他们可不止重骑兵,还有大量的轻骑兵,这些轻骑兵的速度要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