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蒸汽机就这么造出来了?(第3/4页)

什么热气散失,保温,气缸的往复式活塞运动。

然后带动齿轮。

然后说了下气阀这些。

总而言之就是石炭燃烧后,把水烧开,去对蒸汽保温,那些管道也要保温,这样才能让蒸汽的力度最大化,减少蒸汽的热气散失。

凭借着这些七零八碎的讲述,黄观就把蒸汽机,给造出来了?

还理论上能够驱动铁甲船航行?

还实际上可能不到十天?

朱英此刻都有些不敢相信。

“郭忠,备龙辇,出发科研司!”

朱英这次等不及了,直接龙辇开路。

很快,龙辇直接到了乾清宫的门口,朱英从乾清宫后门直接进去。

这个时候的老爷子,正在华盖殿批量奏章,从礼制上来说,朱元璋没在的时候,他这个太孙无法私自进入乾清宫。

只不过爷孙俩,好像从来都没在乎过这些。

乾清宫的宦官宫女们见到太孙闯入,也没有丝毫的意外,恭敬行礼。

“走,上来啊。”朱英几步上了龙辇,对黄观催促道。

“这……臣不可上。”

这可是龙辇,他黄观如何能上,上去岂不是僭越吗。

“废什么话,赶紧的。”朱英没好气的说道。

黄观见此,也只能强着胆子上了。

“你真的把蒸汽机给造出来了?”

上了龙辇,朱英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对黄观再三确认道。

黄观也没想到太孙如此重视,回道:“如果是殿下说的那种,当是已经造出来了。”

朱英转头对前面驾车的侍卫吩咐道:“再快点,通知禁卫开道,我要立即到科研司。”

驾车的侍卫当即大喝:“太孙令旨,禁卫开道,前往科研司!”

随着侍卫的大喊,远处的侍卫也高声传递。

声音自然是比马车快的。

那奉天门的值守,远远看到龙辇过来,快速的打开城门,而后大喊传递太孙令旨。

在午门的左右,是随时都有缇骑准备的。

听着喊声,侍卫当即上马,为龙辇开道。

科研司在城郊军营旁。

因此朱英要过去的话,最快当然是走正阳大道。

正阳大道发展到现在,跟从前最开始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三十丈总共被分为三条道。

中间的叫做御道。

顾名思义就是皇帝行走的地方。

其宽度以中线划分,总计六丈,地面铺设石砖。

除开六百里,八百里加急,亦或是皇权特许,其他人走上御道,那就是大不敬之罪。

再就是禁卫道。

这条道只有一丈五尺宽,负责值守的禁卫巡逻行走。

其中关键的作用是保护御道。

在禁卫道外侧,有着一排排石柱,用大红色麻绳连接,但凡逾越,就享受一趟牢狱之灾。

再外就是车马道了,各宽三丈,货物运输就是走这条道上。

剩下的就是民行道,左右各宽七丈五尺。

民行道内侧靠近车马道的地方,同样是有石柱连接,这是为了防止百姓被车马误撞。

实际上这很难,因为即便是车马道,入了正阳门,那也是限速行驶,在正阳大道上飙车,可是违法行为,少说牢里都要待上数月。

所以百姓是不可能越过车马道,禁卫道,而去到御道上。

如果有这样的人,那就不是无意,而是故意在挑衅皇权的威严。

自从正阳大道建立以来,至目前还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当然,这也跟禁卫道上十二个时辰都有人把守的缘故。

南京有不夜城的说法,是以禁卫道上的禁卫同样是三班倒。

每班四个时辰,也就是后世八小时。

从承天门前的正阳广场到正阳门下,总计有三里地,自然不可能中间完全断开。

因此朱英设下十字路口。

每过三百米,由禁卫负责,有两丈宽的道路留给百姓穿行。

这就跟后世的红绿灯一个意思,只是这里由人工充当红绿灯。

“传令,禁严!”

在朱英还没有出来前,一声声大喝声不断响起。

正阳大道实行戒严,按照规矩,车马道上的车辆都要被禁止行驶,原地等待。

传令官都是大嗓门,嗓门不大,也干不了这个事情。

原本行走的百姓们也停了下来,下意识的看向承天门的方向。

热闹沸腾的正阳大道两侧,此刻突然变得安静起来,行人们哪怕是说话的时候,都是轻声附耳,似乎在害怕担心惊扰。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就戒严了,难道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许多外来商人,百姓,有些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能是向旁边的人小声询问。

毕竟大多数时候,很少会发生戒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