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隐患(第3/3页)

朱元璋眼前一亮,道:“好法子!真是好法子!”

一句简单的话,却将如何改革的路线,彻底的定夺下来,等于这个事情,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方向。

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目的将会非常明确。

“有大孙这个法子,真正从根子上,接近千年以来,各朝各代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此一来,咱大明何愁不能千秋万世!”

“真是咱的好大孙,如今想起来,大孙这些动作,可谓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

“要是咱没猜错的话,这些所有的想法,大孙恐怕是早就想好了,就等着去安南开国实施吧。”

最后,朱元璋意识到了什么,直接问道。

朱英轻轻点头,没有否认。

在最初的时候,他就是准备这样去治理安南的。

现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将曾经给安南准备好的法子,直接套到现在的大明过来。

唯一不同的是。

治理安南要亲自动手,少不了一番血雨腥风。

在大明这里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跟老爷子将明白了,后续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

东南沿海这边,在朱棣还有朱棡的强力打击下。

沿海地区的倭寇,不管是假的还是真的,几乎都被清剿一空。

更多海上的倭寇,也不在大明沿海了,而是向着对马岛,高丽那边过去进行支援。

倭寇大多都是战败者,但他们对于倭国,也同样有着感情。

小的国家,在情感似乎要更加的团结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存下去。

随着倭寇们的离开,不管是朱棣还是朱棡,似乎已经完成了此次的任务。

只是如今对比起来,两人似乎没有太大的差距。

在功劳上,燕王朱棣这边,反而还要多上一大笔。

朱棡倒是无所谓,没事做的时候,就悠闲的去海边钓鱼。

反观朱棣,就有点愁眉苦脸了。

按照惯例,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后,他就必须班师回朝。

京师的消息,朱棣也是有一定掌握的,尤其是跟朱英有关的。

虽然时间上有些推迟,但不难看出,如今的京师已经沦为了朱英的主场。

姚广孝这边,混成国师还统帅十五万大军的消息,朱棣也知道了。

这边的计策出了一半,现在连出谋划策的人都没了,朱棣也很是无奈心酸。

“即是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便就回北平,好好待着吧。”

朱棣心中无奈的想到。

此时,恰好朝廷的谕旨,传达过来。

朱棣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思去接旨,然而谕旨的内容,却是让他心生狂喜。

谕旨上表明,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将继续在沿海屯兵,于明年开春后,共同出征倭国。

看到谕旨内容的朱棣,还有些不相信。

“这到底是父皇的意思,还是朱英那小子的意思,难道那小子,就这么看不起本王嘛,觉得本王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朱棣的心中有些愤慨,藩王问题,其实都清楚。

若是朱英对他严防死守,他也觉得正常。

但这样子对他加以信任,就令他心中不爽了,好像现在的他,都不配被朱英视作对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