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咱大孙还好生生的活着!(第2/3页)

朱英察觉到不好,这是情绪过于悲痛,极其容易导致意外。

赶忙上前搀扶,并轻声说道:“爷爷,孙儿还在呢。”

朱元璋浑身一震,好似如梦如醒,转头看向朱英。

看到朱英的面容,大妹子和标儿的身影,似乎都融入到了其中。

粗糙的大手,狠狠的抓住朱英的双手,激动的说道:“对!对!对!”

“咱大孙还在!咱大孙还在呢!”

“老天爷待咱不薄,咱大孙还活着,他还好生生的活着。”

“标儿,你可是看到了吗,你的儿子,咱的大孙,他还活着呢。你看他这身子骨,多么的结实。”

“他跟你,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般,多么像,多么像呐。”

“大孙,快,给你爹磕头,你爹肯定能看到的。”

听到老爷子的交代,朱英立刻跪下,恭敬磕首,而后道:“爹,请恕孩儿不孝,多年不知自身,未能在跟前尽孝。”

“爹你放心,孩儿现如今明白自身,爷爷还在,孩儿知道爹肯定要嘱咐孩儿好好孝敬爷爷,请爹放心,孩儿一定会好好孝敬爷爷的。”

朱元璋听到这话,悲伤开始慢慢的退却,若是没有大孙陪伴,他都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熬过这次。

在大孙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大孙的优秀,是非常明显的。

甚至于,比他爹还要更适合当这大明皇帝,简直就是天生的帝王。

“好孩子,你爹在天之灵,必能看到这一切的,咱老朱家香火传承,嫡长不绝,定是能长盛久治。”

……

“娘,父王的陵寝修建好了。”

春和殿内,朱允炆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去了后殿找到吕氏。

在朱英回来不久,就宣布诸皇子皇孙,不必恪守操典,只需每七日去一次便可。

所以现在的朱允炆,重点已经转回到读书上了。

一个多月的操练,在朱英看到,便是对皇室成员们的特训般,跟后世的军训一个道理。

“这件事情,已经有宦官告诉为娘了,为娘刚刚想要去仁智殿看望你父王,不过被宦官挡了回来。”

吕氏一身素服,轻声说道,好似被挡回来只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

“哪个宦官如此大的胆子,竟敢拦着娘亲不见父王,孩儿必定要狠狠的将其教训一番,且要告诉皇爷爷,看看是谁在背后给他们撑腰!”

朱允炆大怒,语气颇有些激动的说道。

虽说太孙位跟他关系不大了,但他还是皇明嫡孙,这些宦官不过是奴仆,竟敢如此妄为。

吕氏闻言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是解释道:“陛下和你大哥,现在就在仁智殿中,不久便是你父王的葬礼,想来陛下正带着你大哥,到你父王面前说些体己话吧。”

听到这话,朱允炆顿时偃旗息鼓,沉默了下来。

刚才的怒火消散,还带有丝丝尴尬。

既然是皇爷爷的安排,还有大哥在其中,能说啥呢。

“这一次你父王下葬,陛下定然会带着你大哥出现在群臣的视野中,现在应当很多消息灵通的大臣,已然是知道你大哥的存在。”

“不过这次,你大哥的身份,将会更加的明确,再不会生起丝毫波澜,有陛下在,也无人敢去质疑你大哥的身份。”

“虽然为娘还不清楚,为何你大哥至今没有参加朝会,但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军中,你大哥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威。”

“老兵退役的那件事,在后宫中也是引发了很大的波澜,众多贵妃,或多或少都有些军中关系,难以推辞。”

“凉国公作为你大哥的亲舅爷,又是如今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定会在军中大力宣扬此策为你大哥所提。”

“如此,你大哥虽未带兵打仗过,但所有的将士对你大哥,将会是推心置腹的感激,忠诚。”

“单单凭借此项,你大哥在军中的威望,无须多久,就能超过凉国公,仅次于陛下。”

吕氏一边分析,一边教导说道。

自家儿子虽不能当上皇帝,但藩王也是要治理地方的,而且比皇帝更加亲力亲为。

吕氏心中揣测当下情况,有一种极强的预感,她感觉长孙殿下会如此看重兵权,军中威望,极大可能就是想要开疆扩土。

这般情况下,对于皇子皇孙们如同士兵般的操练,其目的就显而易见了。

他便是想,将这些有些血脉关系的叔叔弟弟们,当成是将军来用,甚至很有可能将他们的藩地,直接册封到大明之外去。

想要藩地,自己带兵去拿。

这般,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减轻目前来说的藩王的危险。

‘只是,这样难道不会给大明后世,造成更大的隐患嘛,强势的藩王,将会如同周朝那般,中央弱而四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