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贺铸和黄庭坚(第2/4页)

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

攲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写心中怀人、不能释念的情绪,翻出旧谱,弹奏四弦琵琶,女主人公应是一个专学琵琶的女子。因为四弦琵琶是教坊俗乐的主要乐器。在深深的画堂中,她时常梦见巫山云雨,但是燕子隔帘,即使能解人意,也无处诉说春心。最后才点出她的心事是从灯节以后才有的。虽然从字面看是直叙,意思却仍然曲折深婉。

贺铸既有秦观的婉约深微,也有近似苏轼的豪放。他的《六州歌头》是北宋词中极为少见的一首意气豪纵的自述体词: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5〕。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悤悤。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6〕,怀倥傯,落尘笼〔7〕簿书丛。鹖牟如云众〔8〕,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全词写他少年时结交游侠,彼此肝胆相照,死生与共,一起痛饮酒家,以骑射为乐,到老来失意沦落,请缨无路,叹往事如梦,写得慷慨淋漓,词风接近苏轼。这首词利用《六州歌头》句子短促、多三字句、且句句押韵的特点,全篇“东”韵到底,韵脚密集,使人从铿锵的声调和急促的节奏上就体会出词人豪气飞纵、急于用世的迫切心情。上片句意并不连贯,但由于选择了几个最能表现少年豪侠特色的场面,连接紧凑,如叙一事,因而有一气呵成之势。下片的内容和意绪不像上片那么集中,但也靠短句和密韵连贯一气,而情调则转为激愤苍凉。虽写失意之叹而笔力始终不弱,感情和气势不断升向高潮。结尾“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宕开远势,转入悠哉游哉的境界,着一“恨”字,情绪仍与全词统一,留下回荡不尽的悲愤之情供人回味。

贺铸还有一些以边塞为题的小令,这虽是六朝和唐诗中常见的题材,在宋词中却很难得。这可能与贺铸渴望建功立业的心事有关。《捣练子》: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前一首就征人所在之远着想,以玉关为万里之界,然后从万里玉关向西更推到极远,颇有唐代七绝风味。后一首则从如此遥远的距离如何邮寄着想,又从历来唐诗中常说的征人铁衣寒翻出新意:征衣邮寄虽然不易,但寄到之后可以衬在铁衣里,并进一步产生过年得到征人家书的奢望。这些小令都体现了朝绝句原味复归的倾向。

前人对方回词的评价,历来意见不一致。主要是因为他题材和风格比较多样,不像苏轼、秦观和周邦彦那样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色彩,或具艺术表现上的开拓之功。但是他成就最高的还是那些言情的作品,情意缠绵,接近晏几道,讲究炼字,与少游同。但文人雅士的失意和牢骚更深,所以从感士不遇的这一面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作法。他又擅长隐括前人诗意,好从唐人诗中取其藻彩和故实,这种作法在后来的周邦彦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运用得更为熟练工巧。所以在语意精新、用心甚苦方面,当时又常以贺、周并称。

黄庭坚和秦观都是苏门最受推重的词人,宋人陈师道认为“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参加修撰《神宗实录》。晚年因属旧党两次被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又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词》传世。

大体来说,黄庭坚的词品类较杂,前期受柳永影响较多,后期则转为学东坡。他年轻时正是柳词风行市井的时代,因此也写下了许多俚俗的艳词,大胆泼辣,无所顾忌,其中有一些感情真挚的佳作,“妙脱蹊径,迥出慧心”;但也有一部分庸俗露骨的色情描写,被人斥为“以笔墨劝淫”。黄庭坚入仕后,与苏轼交往较多,趣味变得高雅,词风焕然一变,尤其贬谪黔州后,风格更近苏轼,写下了不少倾诉身世落拓之感、抒发怀亲忆旧之情、描写江山风物的作品。大多直抒胸臆、笔力雄健、感情沉郁,而清奇瘦劲则是他最有个性的风格。例如他的名作《念奴娇》: